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評論:村村配儒學講師與農民需求不符

2014/10/8 14:50:49 點擊數: 【字體:

  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市日前推出“百姓儒學”工程,當地每個村莊都將配備一名儒學講師,力爭形成“村村講儒學戶戶頌和風”的新景象。(10月7日新華網)

  傳承傳統文化,弘揚國學,宣傳國學重要組成部分的儒學,這沒有錯,也應該做,尤其是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里宣傳儒學更是責無旁貸的責任。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每個村莊配備一名講師宣傳儒學,這么做就過頭了,而且脫離了地氣,與農民需求不符。

  從農村的實際需要來說,在今天的農村,發展農村經濟,增強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特別是解決空巢老人、空巢孩子的養老、教育問題才是最迫切、最主要的任務。

  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解決好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之前,每個村莊配備一名儒學講師給農民上課、講儒學知識,就脫離了農民的需求和需要,只會給民眾留下政府只會做表面文章、搞政績的印象和認識。

  從操作層面說,每個村莊配備一名儒學講師,缺乏可操作性,徒具形式主義,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純屬是浪費納稅人錢財裝點官員政績。眾所周知,今天農村地區生活的最主要人群是老人,文盲比例較高,甚至根本已經聽不到,毫不夸張的說,每村配備一名儒學講師宣傳儒學,實際上就是政府組織儒學講師給六七十歲的老人講儒學,他們對包括儒學講座在內的知識講座有多大興趣?能聽懂儒學講座嗎?這實在是太荒唐。

  再者,隨著公社的消失,村民與集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松散,組織村民參加關系到村民利益的“一事一議”會議都非常困難。即便是開村民代表會議,也都要給村民發點補貼或禮品,否則,絕大多數村民寧可下地干活,或者在家打麻將。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村莊即便配備了儒學講師,要想順利開課,讓村民能參加儒學講座,首先得準備補貼款、獎品,吸引——準確說是雇村民來聽課,這本身就背離了儒家思想,而且加重了村集體負擔,政府財政也不會出會議的人頭費吧。

  筆者以為,要在全社會掀起學習儒學,傳承國學熱潮,政府之手不宜伸的過長,應當以課題傳播為主,以面向青年人為主,更不能濫用納稅人的錢財傳播儒學。 □何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華商晨報(2014-10-0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