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評論:怎解“非遺”絕技傳承無人之憂?

2014/10/11 10:41:50 點擊數: 【字體:

評論:怎解“非遺”絕技傳承無人之憂?

  日前,由泮廬文化主辦的中國大師作品展在北京高碑店文化新大街清華美院潤福緣舉行。圖為展品:瑞獸方壺(顧景舟制)。

評論:怎解“非遺”絕技傳承無人之憂?

  廣東大吳泥雕

  日前,文化部召開季度例行發布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成為發布會焦點。文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落實非遺保護工作,關鍵是發揮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作用。從2008年開始,中央財政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提供每人每年8000元的傳習補貼,而從2011年開始,金額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0元。此外,針對代表性傳承人和保護工作人員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等問題,未來文化部將會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幫助他們提高非遺研究、傳承和生產創作的水平。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活態文化,它是不能離開傳承人而獨立存在的。然而,“傳承無人”的難題仍然有待破解。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魂,如果沒有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本不會存在。由于現在掌握“非遺”技藝的人大都是高齡的老藝人,這些技藝已到了即將消逝的邊緣。如果不及時讓有“活化石”之稱的老藝人出來傳藝,極有可能會出現無法挽回的損失。正如多年從事民間文藝搶救工作的作家馮驥才所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十分脆弱的,往往是“人死藝亡”。

  此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吐槽中國的非遺保護。他在談到非遺傳承人保護時說,中國非遺傳承人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這些藝人已經離開文化原生地,都到旅游景點賣藝去了。所以,我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藝人賣藝’。”

  應該說,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中國逐漸引起重視。中國政府自2006年起先后公布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決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但要讓“非遺”技藝永續永生,除了在社會地位、經濟保障、專業技術資格等方面給予傳承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外,由政府出面請老藝人收徒傳藝,不啻是非常及時的“非遺”保護舉措。

  任何一種技藝和藝術,如果不能隨著時代演進和發展,必然會缺乏生機與活力。現在全球范圍內都掀起了中國文化熱,“非遺”傳承人身懷的絕技都是長年累月磨出來的,并非一日之功。過去,一位擁有絕技的高人,絕不會輕易向外透露自己的秘密,甚至對自己的子女也是傳男不傳女。

  現在經過政府牽線收徒傳藝,把自己經營多年的絕技傳授給與自己非親非故的人。他們在享受并發展自己所持有的“非遺”權利的同時,還將擔負起傳承后人的責任和義務,從而確保“非遺”后繼有人,這的確是一大進步,令人擊節叫好。可以說,只要師徒傳承教學相長,揚長避短,才能讓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生生不息,永續發展。吳學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10-1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