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揭曉的第八屆牡丹獎評選中,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導、副院長康爾獲得理論獎。沉迷于民間藝術的康爾愛好廣泛,登上《百家講壇》說紫砂,寫相聲劇,被業界譽為博采眾長的“雜家”。在獲獎論文《巧智之美與相聲藝術》中,康爾希望填補一些學界對于曲藝研究的“留白”,相聲要多一些“巧智”。
康爾認為,相聲能夠讓人發笑,是因為它凝聚了創作者的巧妙心思和智慧。相聲要抖包袱,但是不能為笑而笑。現在有些相聲為討好觀眾,流于低俗。兩個演員在臺上插科打諢,互相攻擊嘲笑,甚或開一些低三下四的玩笑,引觀眾哄笑。這樣的相聲,只圖利益,卻偏離了該有的藝術本質。他提倡,現代相聲要多一些“巧智”,多創作“高檔的笑料”。
揚子晚報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