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果麥文化獲悉,“易中天中華史”系列第十卷《三國紀》已正式出版。易中天稱該書講述的是三國嚴肅正史,還原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的歷史面目,“書中你也許看不到某些特別想看的東西,只有盡可能接近真實的歷史”。
談到關于很多人對《三國紀》這一卷的期待,易中天惆悵地直言:“三國,不該這樣被人矚目,事實上這段歷史并不重要。它不但比不上之前的啟廢禪讓、西周封建、秦并天下和獨尊儒術,也比不上之后的五胡亂華,更不敢望百家爭鳴之項背。”然而三國在海峽兩岸和亞洲地區的知名度,卻遠遠高于其他歷史時期。當然,大多數人知道的故事是《三國演義》講述的,很少有人去讀陳壽的《三國志》和范曄的《后漢書》。中國如此,日本、韓國和越南也一樣。
在易中天看來,長時間來的“三國熱”跟羅貫中分不開,“正是由于他的《三國演義》,這段原本并不十分重要的歷史在大中華文化圈內幾乎家喻戶曉,盡管一般人知曉的并非是歷史真相。”易中天指出《三國演義》受熱捧的原因,他說:“勾心斗角貫穿了《三國演義》的始終,原本都是正人君子的周瑜和諸葛亮,也都變成了心懷鬼胎的卑鄙小人。然而大家都說好看。實際上,《三國演義》歷久不衰,吸引人們百看不厭的只有八個字:心機,算計,權術,謀略。它們可以用于戰場、官場、商場甚至情場,誰不想要?”他說,在這本最新的《三國紀》中,并沒有多少劍拔弩張和老謀深算。
蔡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