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羅云川)“現在戲曲都在創新,編劇最好請莫言,不行就請當地的宣傳部部長,導演最好請張藝謀,或者請話劇導演……結果這出戲頂多演兩三場。”在12月6日于北京舉行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劇種傳承與保護學術研討會上,著名學者田青的發言引起與會者強烈反響。
研討會由文化部非遺司主辦,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承辦,旨在進一步研討非遺戲曲劇種的歷史沿革、名家名劇、行當流派等,推動非遺劇種及瀕危劇種的挖掘、整理和搶救工作。
開幕式上,文化部非遺司副司長馬盛德、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分別致辭。隨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會長田青作了《中國傳統戲劇的處境與出路》的主題發言,他認為中國戲劇是傳統文化最后一個高峰,但其現狀不容樂觀,需要搶救保護,應“慎談創新發展”。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認為,精神的傳承比技藝的傳承更重要,古老劇種應以保護為主,新興劇種則應與時俱進。專家學者劉文峰、朱恒夫、吳乾浩也作了主題發言。
接下來,研討會分別以“非遺劇種表導演及劇目創作研究”“入選非遺對于戲曲劇種發展的意義”“非遺劇種與地域文化關系研究”為主題,共設3個分會場,與會專家根據自己的學術興趣選擇會場發表議論。
當晚,與會者還在中國戲曲學院大劇場觀看了藏戲《囑咐尋王》、越劇《天女散花》等劇目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