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陜西記者 趙建蘭
唐代韓滉所畫的《五牛圖》,人所共知。除了畫家身份,韓滉還貴為宰相。其父韓休同樣位極人臣,是唐玄宗李隆基執(zhí)政初期最為器重的宰相之一。近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通過對韓休墓的搶救性發(fā)掘,意外發(fā)現(xiàn)該墓葬雖然被盜嚴重,但壁畫保存較好。壁畫內容對于研究中國古代藝術文化、審美觀念的發(fā)展演變和絲路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義。
驚:墓葬線索來自盜墓賊
韓休墓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新莊村南,唐杜陵東南兩公里的少陵原上。“該墓的發(fā)現(xiàn),與我國從美國追回的國寶文物——唐貞順皇后(武惠妃)敬陵石槨案有關。”韓休墓項目負責人、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劉呆運說,2009年,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征集處在追索武惠妃石槨的過程中,從警方繳獲的以楊斌為首的犯罪團伙的移動硬盤中,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批繪制精美的唐代壁畫。通過考古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監(jiān)獄管教的耐心勸說,2013年下半年,楊斌終于指認其盜掘、拍攝的唐代壁畫墓地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新莊村。去年2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以及西安市長安區(qū)文物局聯(lián)合組成郭新莊考古隊對該唐墓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
根據(jù)出土墓志得知,墓葬主人是唐代著名畫家韓滉的父母韓休與柳氏的合葬墓。墓葬深約11米,坐北向南,墓道至墓室總長約40米,是一座由長斜坡墓道、4個過洞、5個天井、甬道和墓室組成的唐代高等級墓葬。雖然遭到嚴重盜擾,但墓葬形制基本保存完整。墓葬出土了雞、鴨、牛、馬、駱駝等陶質文物140余件。
“該墓葬毗鄰的都是唐代的王侯將相。”劉呆運介紹,墓葬西側是著名的唐韋氏家族墓(韋氏,唐中宗李顯皇后,其家族墓又稱“榮先陵”)、郭子儀家族墓、長孫無忌家族墓,南側是唐武惠妃敬陵,東側是唐代宰相杜如晦的家族墓葬,真可謂唐代的名人墓葬群。此前,西安碑林博物館曾征集到一方在韓休墓附近出土的韓休四代孫的墓志,結合該墓葬位置,考古專家推測,韓休的墓葬也許并不是一個單獨的墓葬,其周圍應當也是一處唐代大型墓葬群——韓氏家族墓地。若真如此,韓滉墓的發(fā)現(xiàn)或許將為時不遠。
奇:罕見的巨幅山水圖
在進一步的發(fā)掘中,除了盜洞的精確度讓人吃驚外,更讓考古人員震撼的是墓室內繪滿壁畫,劉呆運說,墓室東壁上的樂舞圖是近10年來,陜西省發(fā)現(xiàn)的最完整的樂舞圖。圖中男性胡人樂隊和女性唐人樂隊就像在一人指導下斗舞一般,在春日的閑暇時光里正在為墓主人表演;西壁是6幅條屏式的樹下高士圖(其中兩幅被盜,目前,相關文物部門正在聯(lián)合警方全力追繳;高士圖代表著當時社會尊崇的先賢人物,但具體是誰,由于上面沒有文字很難判斷);南北兩端是巨大而華麗的朱雀和玄武圖(南朱雀、北玄武,這在墓室中比較常見,主要是方位的代表),遺憾的是,玄武圖已遭破壞。
墓室內北壁東部的山水畫,經專家組研究后發(fā)現(xiàn),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唐代最早的獨屏山水畫。“在山水繪畫史上,南北朝時期以寫意為主,景小人大;唐代開始寫實,景與人的比例逐漸協(xié)調起來;宋代以后,完全寫實,但是缺少實物資料。而該山水畫的發(fā)現(xiàn)不僅填補了壁畫發(fā)展史上的缺憾,還將中國山水畫的成熟期從宋代提前至唐代。”劉呆運說。
這些壁畫是何人所畫?韓滉既為韓休的第七子,又是唐代著名畫家,是否參與過壁畫的創(chuàng)作呢?對此,劉呆運以為,可能性并不大。雖說韓休去世時韓滉已長大成人,但韓氏家族身為名門望族,又怎么會缺少這些善文辭樂舞之人呢?
嘆:一代名相的悲慘下場
在中國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頗具爭議色彩的人物,他曾說過一句話:吾貌雖瘦,天下必肥。這句話的典故與韓休有直接的關系。
史載,韓休是在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任宰相,是又一個魏征式的人物,剛正不阿、不追求名利。這種性格得罪了唐玄宗身邊不少善于鉆營的小人。因此,當有一天唐玄宗看著銅鏡中自己日漸消瘦的臉龐,悶悶不樂時,有人別有用心地問:“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沒想到,唐玄宗卻說:“吾貌雖瘦,天下必肥,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重用韓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慮,作為一個封建帝王,能有這樣高的境界實屬難能可貴。這是在開元初年,唐玄宗即位之初,為了鞏固政權,他謹小慎微,還能夠聽得進韓休的建議,并且心甘情愿地“瘦自己”而“肥天下”。也正是在姚崇、韓休等有識之士的鼎力扶持下,唐玄宗開創(chuàng)了大唐前所未有的“開元盛世”。然而,好景不長,到開元末年,唐玄宗在政權逐步穩(wěn)固之后,便開始追逐享樂,他出去宴樂時,擔心韓休反對,總會對臣下嘟囔一句“不要讓韓丞相知道”,可每次都是話音剛落,韓休的諫疏就送來了,唐玄宗為此大為不快,并最終罷免了韓休的宰相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