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誠
♦不見武力征戰卻出現“一人獨尊”
♦文明程度不高,玉器制作卻很精美
♦農業耕作出現,原始信仰萌芽
紅山文明問題,是1986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依據遼西地區牛河梁遺址群發現的紅山文明的“壇、廟、冢”等遺存,經過多年的思考而提出來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課題。這一課題的提出,立即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的新高潮,并持續至今。
經過近30年的考古發掘、發現、研究、討論,學術界對紅山文明的認識得以進一步深化。讓我們隨著這些發現去了解5000多前的先民是如何生活的。
特殊現象:一人獨尊 有祀無戎 玉器精美
紅山文明是紅山文化發展到文明階段的社會,所以紅山文明的年代并不等同于紅山文化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360年至公元前2920年之間。從早到晚分可以分為四小段。第一段以牛河梁第十六地點被上層積石冢西墻疊壓的N16M1、M10、M11三座墓葬為代表。第二段以牛河梁第十六地點上層積石冢中心大墓N16M4為代表。第三段以牛河梁第十六地點上層積石冢次中心大墓79M2及79M1、79M3三座墓葬為代表。第四段以牛河梁第十六地點疊壓上層積石冢南隔墻的N16M12、M13、M14、M15四座墓葬為代表。
紅山文明時期社會面貌到底什么樣?先民的生活以農業經濟為主,雖然目前還沒確定農業經濟是否占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了農業種植。不僅如此,他們還具有原始的信仰活動,形成了“一人獨尊”的社會等級。
在幾十年紅山文明的探索中,學者們發現,紅山文明中一直存在一些特殊的現象。
不見武力現象,沒有掠奪性的戰爭行為,卻存在著“一人獨尊”所表現出的個人集權現象。這在牛河梁遺址群上層積石冢有著鮮明的體現,牛河梁第二地點二號冢中心大墓N2Z2M1、第十六地點上層積石冢中心大墓N16M4、第五地點一號冢大墓N5Z1M1,分別是牛河梁遺址群上層積石冢時期先后三個階段的規模最大的墓葬,說明在紅山文明階段,最高等級的墓葬只有一座。
當時人們已經具有原始信仰,卻無武力征戰,即“有祀無戎”,這可以從紅山文明的各種遺存中不見石鉞等作用于武力征戰的武器得到說明。當時的祭祀等宗教信仰活動很興盛,但缺乏武器。祭祀等宗教信仰活動的目的也與戰爭無關,所以說那個時期是一個典型的“有祀無戎”的社會。社會的管理機構沒有經過戰爭催化而得到加強并使其完善。
文化發展程度不高,但玉器制作十分精美,成為當時的一種特殊財富。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特殊的現象?筆者以為與當時盛行宗教信仰活動有關,即以盛行神化原始宗教信仰活動作為社會的凝聚力,從而形成其文明社會的各種特征與特殊現象。
可以說,紅山文明是在遼西地區的農業經濟略有發展的條件下,在以盛行神化宗教信仰活動作為社會凝聚力的基礎上形成的“一人獨尊”“有祀無戎”的等級化社會,是社會平穩發展而形成、然后自我衰亡的文明。
玉器:唯玉為葬 以玉為禮
要認識清楚紅山文明,玉器問題是不能回避的。紅山文明的玉器與紅山文化的玉器是兩個含義不同的概念。紅山文明玉器不是紅山文化玉器的全部,而是紅山文化發展進入文明階段的玉器。紅山文明玉器是紅山文明的重要遺存,也是認識紅山文明必須面對、需要詮釋的重要課題。那么,哪些玉器才是紅山文明的玉器呢?筆者認為,應當以考古發掘出土的牛河梁遺址群積石冢出土的玉器為主要代表進行探索。這些玉器的使用方式可以分屬兩大類。
第一類屬于人體的裝飾品,如玉臂飾、各種璧形飾、玉鐲、玉箍、玉環、玉珠、玉管、幾何形玉飾、玉斜口筒形器、各種冠飾等。第二類屬于原始宗教某種儀式活動的道具,如玉人、獸面玉牌飾、獸面玦形玉飾(玉豬龍)、勾云形玉佩、各種獸面形玉佩、玉龜等。其中有的玉器可能具有兩重使用性質,如各種玉冠飾、以及玉棒錐形器等。
這兩類玉器是紅山文明玉器的主體。使用的目的都是為使用者增添神秘的色彩。所以,這些玉器以及使用方式都是當時社會盛行宗教信仰活動,并將宗教信仰活動神圣化的結果。其中儀式活動的道具,大都為仿照動物以及人形,表現出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的特征。
紅山人相信玉能通神。在牛河梁宏大的積石冢群中隨葬的玉器,隨墓葬的規格而變化組合。在級別甚高的中心大墓均有重量級玉器出土,表明玉器已作為身份和權力的象征,而擁有能使用這些玉器的人既是通神的大巫又是王者,是王權與神權的物化形式與標志。品類繁多制作精細的玉器反映出先民們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并由此衍生出以玉禮神的觀念,“唯玉為葬”“以玉為禮”的葬俗和禮制。大量玉禮器與壇、廟、冢相結合,與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禮制的起源和發展密切相關。
玉料來源可能在本地
關于紅山文明玉器的玉料來源問題,可能與興隆洼文化玉器玉料來源問題有相同的關系。2007年,筆者曾提出興隆洼文化玉器的玉料可能采自遼西興隆洼文化分布區域,最近在內蒙古敖漢旗發現玉礦使得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得到突破,即紅山文明玉器的玉料也有可能是在紅山文化分布區域內采集的。
關于紅山文明玉器產生的時代背景。從宏觀上看,紅山文明玉器正經歷著從片雕玉器向圓雕玉器的發展。從玉器器類上看,紅山文明玉器與凌家灘文化玉器存在著大量相同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紅山文明玉器是我國東部從長江下游地區至遼西地區史前文化發展與交流的基礎上,在遼西地區產生的一個具有時代與地域特征的文化現象。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