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2月2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馬曉媛王井懷) 新春佳節,親友團聚,原本是合家歡樂的節日,但一些“奇葩”年俗卻讓網友忍不住“吐槽”。
閨女不能在娘家過年
“本來想陪老媽過個年,可在除夕那天被‘趕’出門了。”張女士喪偶多年,僅有的一個女兒在國外留學。今年春節前,張女士回到山西晉城,打算陪70多歲的老母親過個大年,但臨到年底,母親卻悄悄對她說,嫁出去的閨女除夕夜里不能待在娘家。無奈之下,張女士只能在朋友家借宿,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夜。
張女士告訴記者,母親并非真的不想讓自己在家過年,只是傳統風俗認為出嫁的女兒會把娘家的財氣帶走,而母親與兒子生活在一起,心中不免有些顧慮。“以前也聽說過這個風俗,可沒想到真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張女士說,除夕夜里看著朋友一家歡聲笑語,心里“真不是滋味兒”。
據了解,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的風俗在山西、陜西、河北、山東、河南以及京津冀地區的不少地方仍然存在。民俗專家常嗣新認為,以現代的眼光看,這種風俗既不合情也不合法。“過年的主題是家人團圓,而這種風俗割裂了父母與女兒的感情;此外,規定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新版《中國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后,頑固堅持這一陋習更有違法之嫌。”
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今年,南方媳婦小周第一次回河北婆家過年,一切都讓她覺得不習慣。“特別是大年初一那天,好像做什么都是錯。”小周抱怨說,早上起來想像往常一樣沖個澡,可婆婆說會把財運洗掉,那至少也得把頭發洗洗吧,可婆婆還是不讓。“你說平時都天天洗頭洗澡,新年該有個新面貌,為什么反而不讓洗呢?”
除了不能洗頭洗澡,小周發現,在婆家大年初一還不能動掃帚。她說,初一來拜年的客人走后,家里的地上鋪滿了瓜子殼,她拿起掃帚正要掃地,卻被婆婆一把搶走,還連說“不用掃”。一頭霧水的小周問了丈夫以后才明白,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為的也是不把“財運”掃出門。
常嗣新表示,在北方不少地區,都講究“正月初一不能動掃帚、不能洗頭洗澡”,否則會把好運氣和財富帶走,一些地方甚至是“破五之前不掃地,垃圾藏在筒子里”,如果非要掃地,也必須從外頭掃到屋里,寓意財氣不外流。“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些禁忌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相信它們會慢慢消失。”常嗣新說。
女人不能上桌吃飯
“每年跟老公回家過年,都能體驗一把‘男尊女卑’。”武漢姑娘袁莉說起在婆家的過年經歷,顯得“義憤填膺”。“過年時天天都有客人來拜年,家里的男人們就統統上桌吃飯,女人們就都下廚做飯,不管是新媳婦還是老母親,都上不了桌,只能在廚房支個小桌隨便吃點,或者等著吃大桌剩下的飯菜。”
“我們小輩做飯也就算了,我婆婆年紀那么大了也上不了桌,桌上吃飯的大多都比她小,他們怎么好意思讓老人給做飯端菜,最后還吃他們剩下的?”袁莉說,為此她曾經以各種方式“強烈抗議”,但都無濟于事。“大家都是這樣,我也只能入鄉隨俗了,有什么辦法?”
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衛才華表示,“女人吃飯不上桌”這一習俗,一度出現在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與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有關,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近年來正在趨于淡化。“傳統習俗因地而異,這需要地方政府對當地的文化傳統、承載文化的生活環境等方面深入了解,適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