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3月19日電 (記者 馮志軍)“2015第四屆甘肅大劇院藝術節平均票價為160元人民幣,最低票價僅為10元,平均票價較去年藝術節下降了33.1%”,“中國十大劇院”之一的甘肅大劇院宣布今年將全面調整票價制定政策,實行親民票價,期望喚起大眾文化消費。
18日下午,甘肅大劇院董事長張柱在談及全國劇院行業發展新常態下的困擾和挑戰時坦言,從全國演出市場來看,隨著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往年慣常以贊助方式的團購、包場紛紛撤銷,劇場演出場次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張柱以蘭州演出市場為例介紹說,當地每年的市場容量基本在2500至3000萬元之間,限奢令后縮減了20%至30%。同時,甘肅大劇院包場項目也由原先的每年至少6場降為零,團購項目下降40%左右。
在限奢令影響下,內地劇院演出行業“萎靡”現象在多地蔓延。據媒體公開報道,杭州劇院去年下半年被取消的預定演出占上半年演出總場次的20%,因企業不再出資購買門票,票房收入下降30%;廣東中山音樂堂的票房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
“經濟新常態下劇院演出行業的消費結構和市場需求已呈現出新狀態。”張柱分析稱,目前政府和國企購買以及企業贊助對內地劇院的票務銷售,特別是對票房的貢獻明顯減弱,商務、政務、大眾客戶“三分天下”的目標客戶結構發生了顛覆性改變。
中新社記者注意到,自2012年以來,隨著官方一系列“禁令”下達,內地一些臨時搭建舞臺的奢華大型演出活動一律停辦,不少劇場舉辦的各類晚會活動以及規模較大的演出活動也相繼被叫停。
基于此,內地一些“演出不景氣”的劇院嘗試通過“最大限度壓低壓縮票價”、“惠民公益演出”等途徑,從而培育大眾文化消費市場,以擺脫商務、政務等消費驟減后所導致的困境。
“觀眾培育是第一要務!”在張柱看來,這要通過通過高密度、低票價的文化演出,創新運作公益性藝術品牌活動等一系列措施,來培育和喚醒市場需求、引導大眾消費,讓“走進大劇院”成為普通民眾生活新方式。
事實上,內地劇院在考慮觀眾具體經濟承受能力的同時,引進高品質劇目亦是絲毫馬虎不得的問題。甘肅大劇院今年將引進百場精彩紛呈的中外優秀劇目,其中不乏美國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音樂之聲》、音樂劇《劇院魅影》、維也納美泉宮交響樂團嘉年舞會交響音樂會等。
面對內地劇院面向大眾消費市場拋出的“親民票價”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喜歡中國話劇和西方經典歌舞劇的蘭州“80后”呂輝表示歡迎和支持。他說,這一舉措真正讓高雅藝術“落了地”,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藝術品由此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并得到更多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