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3月22日電 (記者 曹旭峰)記者22日從華中師范大學《荊楚全書》編纂中心獲悉,截至目前,收集整理明清至民國“湖廣填四川”移民宗譜達500多部,100多種姓氏2000多個(分支),揭示出了“湖廣填四川”移民的主要路線圖。
收集移民宗譜中以鄧氏、屈氏、甘氏、李氏、夏氏、李氏、洪氏、閻氏、董氏、梅氏等居多,許多家譜都有江西等地遷來湖北及轉遷四川等地的記載。其中,洪氏宗譜記載有“始祖朝宗由江西遷居吳王古都鄂城縣塔橋,為洪氏宗派祖籍洪家港由此而得名……”等詳細內容;李氏家譜中也記載始祖由江西移籍黃岡,分支轉遷麻城后又遷往四川的內容。
記者看到,有些姓氏家譜不僅記載了家族遷史,還透露出了一些重大歷史信息。梅氏宗譜中有回復抗清名將袁自如(崇煥)一文,文中記有“今日言之則為過后話不妄之切齒,極于昔年獻俘之日矣遠人子女六七歲上下者,皆充作俘寇……”等史實。
此次收集的移民家譜大都來自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臺灣等地及新加坡等國。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周國林認為,在當時明清統治者強迫移民推力下,江西的移民大量涌入麻城,麻城移民幾乎同時涌出遷往四川,從而形成中國歷史上最大移民潮之一。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川渝兩地70%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來自麻城孝感鄉,印證了“湖廣填四川,麻城占一半”的說法。而根據移民宗譜內容顯示,由湖北麻城、宜昌、武漢等最終經長江三峽水路,進入四川是“湖廣填四川”移民的一條主要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