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皇家等級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見天日

2015/4/27 15:50:36 點擊數: 【字體:


皇家等級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見天日

龍虎門之南東側碑亭遺址遺留的北墻基址

皇家等級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見天日

精美瓷碗

皇家等級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見天日

 屋脊獸

皇家等級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見天日

碧琉璃龍紋滴水

    陳艷偉 文/圖

    經過半年多的考古發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道教祖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近日終于得以重見天日。自漢魏道教在龍虎山地區興起,道教傳播不斷壯大。唐武宗賜額“真仙觀”,北宋徽宗敕改“上清觀”,元武宗加名為“大上清正——萬壽宮”,大上清宮由此得名。大上清宮歷經元、明、清,規模不斷擴大,屢經興廢。至康熙賜御書“大上清宮”匾額時,建筑規模達兩宮十二殿二十四別院,成為天下道教正一教的祖庭,在道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此次考古發掘的遺址即為北宋以來,歷代重修、擴建的大上清宮遺址的一部分。

    清代寫實畫作《龍虎山鳥瞰圖》可印證

    2014年6月,龍虎山大上清宮二期工程施工中發現大片建筑遺跡,江西省考古所獲悉后,立即與鷹潭市文廣新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展開了發掘。經考古發掘,確定該遺跡為大上清宮遺址。

    該遺址位于上清鎮東陲,距嗣漢天師府約1公里。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介紹,目前發掘位置為遺址的玉皇殿區域,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F已在遺址東部布探方25個,揭露面積2500平方米。“從目前發掘情況看,已發現的宮觀建筑基址有龍虎門、玉皇殿、三官殿、二處碑廳,周廊、廂房等。”徐長青介紹,遺址出土了大量宋、元、明、清時期的陶瓷器碎片及各類建筑構件,其中不少是十分精致的琉璃瓦。“出土遺址建制與文獻記載大體吻合,特別是與清代畫家關槐的大上清宮寫實作品《龍虎山鳥瞰圖》能相互對應。”他說。

    南方地區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等級宮觀建筑遺址

    “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南方地區迄今所發現的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等級的宮觀建筑遺址。”對于這一定論,徐長青詳解其中之妙,“考古遺跡揭示的以龍虎門——玉皇殿為中軸線的建筑群基址,有點類似于‘紫禁城’。”

    龍虎門遺址位于欞星門北,長約29米,目前主要揭露東邊部分,南北寬約6.6米,基址約高出地面1.5米。“1號碑廳位于龍虎門南側,僅發掘出北部墻基,墻基外用青磚鋪成一周,墻基長約5.2米、高0.2米,中部用一長約3米的雕飾祥云紋的青石平砌而成,青磚外全用鵝卵石鋪成路面,距廂房墻基1.8米。”徐長青說,據文獻記載,此碑廳建于明正德年間,亭四向,十字脊,頂置寶瓶,碑勒明時修宮敕諭。

    “東側廂房及配殿,在龍虎門東側由一排廂房及配殿組成,目前清理出配殿兩處,兩配殿之間由廂房相連。”徐長青說,1號配殿長13.8米、寬10.3米、墻厚0.6米。2號配殿長12.8米、寬10.2米,保存相對較完整。兩配殿之間由廂房相連,廂房長23.2米、寬約7.3米,共6間,中間四間每間寬約3.4米,兩頭兩間寬約3米。廂房東墻外為排水溝,鵝卵石鋪墊,成半弧形,寬約1.4米、深0.3米。

    “2號碑廳僅殘存北墻,長約8.2米、寬0.55米、高0.55米。”據徐長青介紹,東墻依墻底所鋪青磚可以測知9.6米,此碑廳處出土有大量的石構件及黃琉璃瓦,位置位于玉皇殿東南向,與文獻記載相吻合,龍虎山志“玉皇殿東南為新建碑廳,覆黃琉璃瓦,雕石為基,四面鎖窗,澡井金飾,內供世宗憲皇帝御制碑文”,故確定此碑廳為清雍正年所建,為供奉世宗皇帝碑文的碑廳。

    徐長青說,三官殿是玉皇殿的配殿。明正德時為元壇殿,殿三間,東西向,F殿址南向三開間,是目前出土遺址中保存最好的建筑基址,宮殿內東西長10.5米,南北寬7.4米。“玉皇殿是明正德時修建的,當時為廖陽殿。”他說,現僅剩北墻的局部基址,清理出北墻殘存墻體18.8米、墻厚0.9米,墻體高約0.95米,墻內可見4個柱礎。距北墻0.8米往南保存有兩個供奉神像的臺基。西臺基西側可見一柱礎,東西臺基之間有一較大柱礎,該柱礎東西長約0.8米、南北寬約0.75米、直徑0.63米。

    宗教考古的重大突破

    在考古發掘現場,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專家信立祥對此次考古挖掘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說,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對宗教考古一直不夠重視,特別是對道教考古。而實際上道教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次把規模如此之大、具有皇家等級的天師道祖庭發掘出來,是我國道教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專家組其他成員也對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進行了認定。他們認為,此次考古發掘是我國第一次較大規模的道教遺址發掘?脊虐l掘揭示的大上清宮遺址地層關系清晰,時代序列較完整,出土遺物反映了宮觀從宋到元明清各時期不間斷延續活動的過程,與文獻記載大上清宮自宋代即在此發展、并為永固之址相符。同時,考古遺跡揭示的以龍虎門——玉皇殿為中軸線的建筑群基址,與清代寫實畫家關槐的《龍虎山鳥瞰圖》以及婁近垣《大上清宮全圖》所繪吻合,說明現考古遺跡就是大上清宮明代遺存,是北宋以后龍虎山道教祖庭的主體。此外,現存的建筑遺跡體現了明代完整的宮觀建筑布局,是我國南方地區迄今所發現的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等級宮觀建筑遺址,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宮觀建筑實例,為我國古代宮觀建筑規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