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博物館:從“保存”到“保護”

2015/6/8 17:46:29 點擊數: 【字體:

 

    宋俊華

    新世紀以來,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保護從“物質”向“非物質”的拓展,博物館正在進行一場從“保存”到“保護”的變革。這既是一場內容的變革,又是一場理念的變革。

    從公元前三世紀博物館雛形的繆斯神廟,到1753年全世界第一個大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建立;從1946年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時對博物館概念的界定和此后多次的修訂,到1979年《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工作條例》和剛剛開始實施的《博物館條例》中對博物館的界定,可以看出博物館的形態和概念在不斷發生變化。其中的核心主線就是從“保存”到“保護”的發展。

    所謂保存,就是指博物館有目的、有計劃地留住自然和社會發展中若干歷史截面、截點上的建筑、器物、遺跡、文獻等物質,使其成為回顧、展示、研究傳統、教育后代的載體。保存以“物”為核心,以保持“不變”為目的。

    所謂保護,就是指博物館有目的、有計劃地延續自然和社會發展中若干實踐活動,如自然生命運動、民俗活動、傳統表演、傳統技藝等,使其既作為回顧、展示、研究和教育后代的載體,又成為自然和社會傳統延續、體驗、享用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保護以“人的活動”為核心,以確保“生命力”“創新力”和“變”為目的。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就是指“采取措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博物館從“保存”到“保護”的變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就內容而言,博物館的變革體現為從文物、自然物保存到動物保護,再到人的實踐活動保護轉變;從單個的文物、自然物保存,動物活動、人的實踐活動的保護,到文物、自然物及其環境的整體保存,動物活動、人的實踐活動及其環境的整體保護轉變。博物館不只是“物”的保存者,而且是“生命”的保護者。

    就形態而言,博物館的變革體現為物質博物館到生命博物館、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轉變。博物館不只是旁觀歷史的特殊空間,而且是歷史生活的一部分。

    就保存、保護方式而言,博物館的變革體現對對象從保存、修復、靜態展示到關注、體驗和活態傳承的轉變,體現為對象從外我的、冷漠的藏品向我所關注、體驗、參與的實踐活動的轉變。博物館不只是傳統的再現者,而且是傳統的傳承和再造者。

    博物館的自我革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理念發展的要求,也是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的產物。從1972年《世界遺產公約》到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30多年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遺產保護不僅實現了從文化向自然的延伸,而且實現了從“物質”到“非物質”的拓展。同樣,從“自然生態”到“文化生態”、從“生物多樣性”到“文化多樣性”的觀念發展,也為遺產保護從“物質”到“非物質”的轉變、拓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