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當代詩歌還“姓”藝術嗎?

2015/7/8 11:29:01 點擊數: 【字體:

  費 碟

  詩是什么?各種說法細細推論,都不出劉勰的《文心雕龍》之右,書中引用的“大舜云‘詩言志,歌永言’”,就是最古老的高度概括的詩歌定義。用今天的語言表述,志就是心志、情志,總和著詩家的七情六欲和思想理念; 歌則是聲樂感知、形態造意、觀賞美學相互作用的藝術。所以,詩是靈魂交流的工具,她有兩個基本特質,一面是思想的窗戶,另一面是藝術的魔方。少了思想,不能成詩,沒了精美藝術,也不能成詩。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對詩歌的探索實踐,也出現了多元化的特點,從朦朧詩開始流行,說明詩人已經開始掙脫思想枷鎖的探索,到“梨花體”“口水詩”的出現,“自由詩”到了沒有章法的程度,說明有人嘗試詩歌的去藝術化傾向,難怪詩歌的邊緣化趨勢令人堪憂。為什么呢?朦朧詩之所以能夠流行,不僅有思想性,也有藝術性,韻律節拍,依然保持朗朗上口,比興手法,總能讓人翩翩聯想,那么“口水詩”又有誰可以和當年的北島、舒婷、顧城媲美呢?!從這一點上,也證明了,詩的兩個基本特質少了任何一個,都不會成為詩。沒有藝術烘托的思想表達和沒有靈魂墊底的美妙修辭,都不能成為詩歌、詩詞、詩話。

  上海民間詩人很多,作協入冊的詩人也不少,可以說詩人的小眾化特點依然如故,而精英化感覺正在退化。翻開為數不多的詩歌報刊,讓人感動感化的詩歌,依然不多,稍加留意分析,令人驚訝的是,詩人比讀者多,小圈子相互贈送詩集,能夠細心閱讀的恐怕不多,這固然有紅塵滾滾人心浮躁或者雜務重重難以靜心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詩意詩境的不新不深不奇,而詩語詩藝的松垮松懈松散也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不要怪讀者步履匆匆,不要怪社會情調匱乏,想過沒有,我們的詩歌視角是否老套?藝術手法是否令人稱道?要求詩作要有陌生感,說的就是要創新創新再創新。

  近年來上海民間詩社如雨后春筍,方興未艾,在編輯民間詩刊詩報的過程中,大量的作品,在詩歌的兩個特質面上,不是視角類同,就是手法相似,把詩歌當作流水線上零部件來生產的事也屢屢發生,最大的缺憾就是缺乏藝術特質的比比皆是。而另外一面,文學界針對性較強的詩歌理論探索、對優秀詩作的解讀推舉、對詩歌文學的直言批評,似乎也缺少一種良好的氛圍。民間和作協都有優秀詩人,而在全國范圍看,本地詩人似乎總是少了一些大氣、雅氣、霸氣。

  記得上海《勞動報》曾發表新聞調查“詩人在哪里”,整整八版的篇幅,多角度立體式地專題反映了上海詩壇的狀況,調查是令人鼓舞的,也是令人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醒目的頭版報道說“六成受訪者認為詩歌依然重要”,配發的時評讀來震撼心靈又叫人心悅誠服,其中說到“富裕未必就會帶來幸福,而詩意總是伴隨美妙與快樂”,文章告誡我們“沒有面包,難熬今天;沒有詩,我們將失去遠方”。可見,詩,對一個城市多么重要,對特大型都市的上海又具有怎樣的深邃意義。詩,是思想靈魂與藝術創意的結晶,沒有詩的城市,就是一座沒有思想融合藝術的城市,當然也就容易失去遠方失去未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