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綰心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八年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無數場可歌可泣的浴血奮戰,留下了侵華日軍罄竹難書的罪證。還原真實全面的抗戰,銘記這段歷史,需要那些保留了記憶的抗戰遺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抗日神劇盛行的當下,不少抗戰遺址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甚至面臨消失的困境。
位于廣西柳州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柳州舊機場及城防工事群舊址曾是赫赫有名的“飛虎隊”戰斗過的地方,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其景象無比“凄涼”:大門平常緊閉,只是在門口用油漆寫著“飛虎隊”幾個簡陋的大字。遺址A區長滿了雜草和灌木,部分地塊上還種著玉米、芋頭等農作物。荒草叢里有丟棄的雨鞋、拖鞋等生活廢棄品。在舊營房B區,僅有的幾棟保存比較完好的建筑,已被改建成餐館。
這只是抗戰遺址狀況的一個縮影。縱觀全國的抗戰遺址,類似的狀況不勝枚舉。據媒體報道,長城古北口鐵門關遺址,曾經的戰場如今成為了機器聲轟鳴的沙料場;濟南英雄山人民英雄紀念塔塔座畫上了不少涂鴉,甚至有些不雅的臟話;位于湖南洞口縣、溆浦縣、洪江市交界處的湘西會戰遺址,多數已殘破不堪,紀念塔以及塔后的300多名將士的合葬墓,也被菜地包圍。
這些中華兒女曾經揮灑熱血的地方,現如今卻以如此的窘狀呈現。長此以往,這里蘊藏的英雄事跡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折的精神也將如過往云煙隨風散去。而其實,它們可以是最鮮活的教科書和最強勁的醒腦劑。盧溝橋石獅身上的斑駁彈痕、“萬人坑”中屈死同胞的遺骸、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里的歷史煙云……走近它們,就可以聽到這些遺址在訴說著故事,包括被侵略的屈辱、艱苦卓絕的戰爭、浴血奮戰的中華兒女,同時還提醒我們,歷史不能忘記,不能遺棄。
銘記歷史,傳承精神,需要把這些喚起記憶的抗戰遺址保護下來。近些年,一些抗戰遺址被列為各級文保單位,一些被建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還有一些抗戰紀念館被列入為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它們不管是作為景點,還是對外開放的博物館以及接待青少年的教育場所,都在傳承歷史、教育民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正如部分保存狀況不佳的抗戰遺址的政府部門負責人所言,抗戰遺址的保護確實面臨著經費短缺、人力不足、地處偏僻等難題,因此,抗戰遺址的保護需要發揮政府和民眾的合力,政府部門應重視起來,對現存的抗戰遺址進行普查和登記,加大投入,將其全部納入文物保護的范疇。民眾應首先做到愛護身邊的遺跡,有能力者可出資參與修繕和維護,還抗戰遺址應有的尊嚴,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