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學者談儒學傳統:不宜全盤否定,也不應盲目崇拜

2015/8/5 10:16:50 點擊數: 【字體:

  今年7月30日,是著名學者錢穆誕辰120周年,在學界有許多探討錢穆及其學術的活動。

  在傳統文化以及儒學逐漸復興的時代,錢穆這位在很長時間里不被重視甚至被批判的儒家學者,忽然之間成為許多人推崇的對象,“大師”、“文化守護者”、“一代儒宗”等頭銜加諸其身。

  伴隨著儒學的復興,對儒家學者的重新評價,乃至儒家文化如何應對現代化世界和現代生活的問題,也成為當代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現象。那么,傳統的儒學,究竟能否成為現代文化的一部分,百年來的儒家學者,他們的努力又是否能夠真正作用于現實世界?

  儒家復興不是偶然

  百年現代化的歷程中,傳統的中國文化,包括兩千年來占據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一直都是命運起伏。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儒學也漸漸有再成顯學的態勢。著名學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興國說:“不論是傳統文化的復興,還是儒學的復興,都有它的根源。從大方向上來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雖然我們國家一直強調物質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硬,但實際上,經濟的發展速度要遠遠快于文化,而文化恰恰是構建人的靈魂的工程,經濟快而文化慢,就好像人們所說的,靈魂有些跟不上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和經濟之間的差距所導致的矛盾日漸突出,物質的極大豐富,并不能完全解決幸福感的問題,物質資源的充足固然是幸福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另一方面,它也并非全部,還有許多物質之外的條件。”

  經濟的高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社會文化思想的發展。李興國說:“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多元化,社會結構也變得多元化,問題是幾十年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漸漸拉開,沒有縮小反而擴大,社會矛盾積累,使得我們必須尋找一種解決之道。”

  傳統文化的復興正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李興國說:“儒家興起于春秋戰國那個你爭我奪的時代之中,致力于改變當時那種社會狀態,推崇克己復禮,克服欲望,尋找共存之道。包括后來的荀子所提出的性惡論,主張克制人性中惡的一面,發揚善的一面。在今天,這些思想都有它的意義。甚至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如此,整個世界處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但這種過度的競爭缺乏持續發展的根基,因此需要更好的解決爭端、維持發展的思想。”

  現代化并不排斥傳統,甚至現代化本身,也源于傳統。李興國說:“面對社會矛盾,諸如環境污染,貧富分化等,同時諸如假冒偽劣、醫療教育等問題,有的遠遠不止矛盾,而是涉及到了生命安全。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一種懷舊的情緒,有的懷念新中國成立之初,也有懷念民國時代的,那個時代的許多學者被推崇,也就不難理解。就錢穆本人來說,他本身的經歷和學問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同時他的愛國情懷,對傳統文化一向的推崇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當前許多人的心理。”

  李興國

  著名學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儒家落后的偶然和必然

  現代性不是無源之水,也并非憑空誕生,事實上,現代性本身也發源于傳統,不論是歐洲還是美洲還是東亞諸國,現代化的過程中,傳統都是文化最重要的來源之一。

  而中國作為文化傳承最久而且最完整的國家,為什么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卻偏偏沒有完成現代化的轉化?對此,李興國說:“中國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多因一果。不是說學了儒家,就不能現代化,這顯然是一種誤解。事實上,儒家并非沒有現代化的基礎,甚至在歷史上,比如明朝時代,也都曾產生過現代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最終沒有現代化,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偶然因素,比如戰亂、被落后的文化侵略等,導致文化的演進中斷。另一方面,偶然中也有必然,比如儒家本身主張和,而不主張征伐掠奪,在面對來自外部的征伐時難免弱勢。”

  許多的因素導致了兩千年來占據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逐漸落后。百年以降,一代又一代的儒家知識分子,致力于儒家文化的現代化,從政治到文化到社會生活。但這種努力至少到今天為止,尚未成功。對此,李興國說:“儒學與現代化,這是一個學者們研究了百年的領域,很難簡單說清楚。對于我們來說,我想,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儒學?孔孟荀子,程朱,乃至熊十力章太炎,他們都講儒學,但是他們其中的許多人,本身就被指責被判儒學,章太炎演講,直接指責朱熹沒文化,連親民和新民都分不清楚。所以說,盡管儒學傳承兩千年,但是各個時代的儒學并不相同,其中許多被固化的、曲解的東西,也打著“儒學”的旗號影響著人們對于儒學的認識。”

  如何整理兩千年來的儒學,成為儒家知識分子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而儒學的現代化,也往往在這繁難的整理之中舉步維艱。李興國說:“從大體上來說,確實是有一些不變的脈絡,比如內仁外禮,內圣外王,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董仲舒開始,就一直有許多被固化、被曲解的東西,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原本君要像個君,臣要像個臣的意思,被固化為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意思完全反了。再如中庸,這也是批判非常多的,中庸原本是執中道,守中,但是很多時候被理解為不講原則、不創新、不先進。所以,今天人再去看儒學,應該抓住主流,站在歷史大發展的角度,同時也要摒棄一些不合理的東西。”

  儒家可以現代化

  現代化有共同的特征,但任何國家和文化中的現代化,本身卻又有著各自傳統文化的淵源。儒家可以現代化,但并不是說,儒家本身就具備現代化的特征。

  歷史在不斷的發展和演進,問題在于,傳統的儒家文化,在歷史的演進中,并沒有真正完成現代化的轉變。李興國說:“研究歷史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要在歷史長河中看待它的進步意義。比如說仁,這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核心,仁者人也,但是這個仁,是奴隸社會的仁,和現代社會人人平等時代的仁,不盡相同,但是,用仁愛、和諧反對為一家之利的貪欲征伐是儒家的本意,是進步的。事實上,縱觀世界歷史,這樣的現象很多。古羅馬的共和制度,也是奴隸主的共和,而非奴隸的共和,美國獨立戰爭之后的民主,同樣也是奴隸主的民主,而非是奴隸的民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演變,它們最終演變成了現代性正能量的一部分。”

  而對于儒家文化來說,這一過程依然有待完成。李興國說:“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指導當下社會的生活,在于它本身不斷的變化和適應之中。比如仁義禮智信,各個時代俱有不同。周有周禮,漢也有漢朝的禮。假如在漢代非要實行周禮,恐怕就會比較難,更不用說今天。克己復禮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要復什么樣的禮,假如要今天的人們復周禮,那么自然不可能,但是要理解為社會不能‘縱欲、任性’、要有法制、有規范,就是抓住了本質,因為周禮就相當于周朝的法制、規范。”

  不割裂,同時也不拘泥,本是對待傳統文化的合理態度。李興國說:“從我們自身而言,建立現代化的法治、民主國家,完全放棄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而外求,顯然不大可能真正有效。同時,假若拘泥于傳統,而對現代性中一些基礎的東西視而不見,以為傳統可以解決一切,同樣也不可取。”

  每個時代都有新的文化,每個時代也都有自身獨特的東西。李興國說:“即便是儒學,也一直都是在發展變化的,我們現代說新儒學,實際上新儒學已經發展了兩千年,董仲舒的儒學相對于孔孟荀子,是新儒學,程朱相對于董仲舒,是新儒學,近代以來的儒學,也是新儒學,每個時代的儒學都是新儒學。歷史是不自主的產物,文化的根沒有變,但是文化本身是在發展變化的。”

  最重要是先補課

  百年以來的儒學發展,從近代到現代,從現代到當代,新儒學及新儒家們,不論是主張恢復傳統也好,還是主張從傳統中開出現代性也好,都為此做出了許多努力,同時也受到許多批評,而其中文化本位主義,正是被批評的原因之一,許多學者試圖以中國文化、以儒家文化來解釋世界,解釋現代性,將儒家文化本身高高舉起,置于諸多文化之上,甚至置于現代化之上。而另一方面,對于傳統的否定和批判同樣也是百年文化史中重要的一面。那么,對于生活于現代化的21世紀的人們來說,究竟應該如何去看待傳統、看待儒學呢?

  李興國說:“傳統不能斷絕,這是毫無疑問的,沒有傳統,就沒有根基,我們的現代化就是無根之木。對于傳統,我們也應該有理性的態度,不宜全盤否定,也不應盲目崇拜。我想首先要做的,是補課,明白究竟傳統是什么,孔子說過什么,孟子說過什么,程朱說過什么,要正本清源,知道真正的傳統文化,不能人云亦云。其次,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中國傳統也好,外面舶來的現代思想也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傳統應該敬畏,同時要冷靜分析,好的繼承,壞的摒棄,比如歧視婦女,乃至裹小腳之類,比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只有批判地學習,才是真正的尊重儒學。”

  而對于外來的文化,同樣應該謙虛而冷靜。李興國說:“多元世界,對于不同文化也需要對比學習,中國的圣人哲人,外國的圣人哲人,他們都是怎么說的。把各種思想文化都當做是全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以開放的心態,理性的態度,站在世界文明的角度,站在歷史長河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也看待我們自己,這是合適的態度。過分地自大和自卑,都不算是好的態度。”

  北京晨報記者 周懷宗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晨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