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一枚帶鉤成就的霸業

2015/9/2 15:15:36 點擊數: 【字體:

一枚帶鉤成就的霸業

春秋時期羊脂玉帶鉤 作者提供
 
一枚帶鉤成就的霸業
 
    ■作者簡介
 
    王仁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
 
    他常常于細枝末節窺探歷史之形色,也曾由遙遠天宇揣測地外之文明,是一個視野開闊的考古學家。他長期在田野參與和主持考古發掘工作,先后擔任N個考古隊的隊長,足印廣布中土與邊陲,主持發掘了若干重要古代遺址。
 
    他對中國史前考古有較為全面的研究,發表專業論文100余篇、專著及其他著作50余部,主要有:《拉薩曲貢》《臨潼白家村》《中國史前考古論集》《藏王陵》《善自約束》和《史前中國的藝術浪潮》等。他在飲食考古學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著有《飲食與中國文化》《民以食為天》《飲食考古初集》《鹽與文明》《往古的滋味》和《味無味》等,并主編有《中國史前飲食史》等。
 
    他致力于考古學科的普及工作,撰有《中國史前文化》《人之初——華夏遠古文化尋蹤》《金沙之謎》等多部普及讀物。主編的相關著作還有《面向大地的求索——20世紀的中國考古學》《20世紀中國考古大發現》和大型考古學叢書“中華文明之旅”12種和“華夏文明探秘”40種等。他被中宣部評為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
 
    編者按
 
    中華文明幾千年綿延不絕,現代人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先人的生活、領悟他們的思想。這個途徑可以是史料記載,也可以是考古發現,甚至是日常生活。一個字、一幅畫、一件器物、一種習俗,都可以成為打開今人與先人對話隧道的鑰匙。本版從本期起開設《尋蹤》欄目,邀請著名考古學家王仁湘先生撰文,不定期地為讀者解讀一段段歷史,講述一種具體的事物及與之相關的故事,力求深入淺出地引領大家進入廣袤的歷史天地。
 
    故事就從一枚帶鉤說起吧……
 
    歷史有時會在一個很小的環節上做出方向性選擇。春秋時期,齊魯兩國的國運就出現過這樣的小環節大轉向,生出許多瓜葛,釀成一幕幕悲喜劇。
 
    公元前七世紀末開始,齊國發生了一系列大事件。先是在位33年的齊僖公駕崩,太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有些荒唐,他喜歡自己的妹妹文姜。他將文姜嫁給了魯桓公,卻派公子彭生殺死了來訪的魯桓公。當時魯國處在弱勢,對于魯桓公在齊國意外死亡也是莫奈何,不過還是要求齊國處死殺人嫌犯彭生。齊襄公不得已當眾處死了彭生,不過卻驚嚇了襄公自己的兩個兄弟,為了躲避可能的殃害,情急中兩兄弟想到了避難鄰國。
 
    這兩個兄弟一是公子糾,一是公子小白。他們各自都有一了不得的人物輔佐,糾有管仲,小白有鮑叔牙。管仲祖上為姬姓后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是齊國大夫,到管仲時家道中衰,他不得不以經商謀生。鮑叔牙是管仲的好友,二人在經商中認識,情誼深厚。管仲和鮑叔牙后來各歸其主,離開商路開始一展政治才華。他們預感齊國大亂來臨,也都想到了避難一法。公子糾之母是魯君的女兒,故而管仲保護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公子小白之母是衛君的女兒,衛國太遠,所以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逃到南面的莒國。
 
    昏庸荒唐的襄公在位12年,被他的叔伯兄弟公孫無知殺死,無知自立為國君。無知在位不過一年多,又被齊國貴族渠丘大夫殺死。一時齊國沒有了君上,舉國嘩然,情急中貴族大臣們做出了一個決定,請公子糾或小白歸國,先到國都者立為君。
 
    兩公子得到消息喜出望外,日夜兼程往齊都臨淄行進。管仲為了讓公子糾先到即位,親率三十乘兵車先行半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過即墨不遠遇見公子小白的車馬,管仲彎弓搭箭瞄準射去,只見小白中箭倒下。管仲見小白已死,回馬護衛他的主子去了。
 
    不曾想這小白并沒有被射死,管仲那一箭射中了他腰間的帶鉤。不過毫發未損的小白卻秀了一回佯死,待管仲離去,又火速上路,終于提前到達齊都,登上寶座,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要報一箭之仇,很快發兵攻魯,欲殺管仲。鮑叔牙不僅不贊成這樣做,還向桓公推薦管仲,說是欲成就霸業,非有管仲不可。鮑叔牙舉了許多理由說服桓公,桓公雖然有所動心,可是那一箭之仇怎么辦?“這個管夷吾拿箭射我,要不是帶鉤擋箭,我的命就沒了,現在要起用這殺身的仇人怎么行?”鮑叔牙說:“管仲也是為了自己的主子才這樣做的,如果赦免了他,他回來同樣會為新主效力”。
 
    為著這王位之爭,齊魯交戰于乾時,魯軍大敗。齊國大軍壓境,魯莊公不得不殺死公子糾,并將管仲送還齊國。鮑叔牙帶著囚車里的管仲返齊,到了堂阜為管仲行消災儀禮,鄭重將他推薦給桓公。桓公厚禮相遇,以管仲為大夫,尊為仲父,任為國相。
 
    管仲為相,行富國強兵之策,齊國國力大增,成為諸侯中的霸主,而且是春秋第一霸。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蘭考)大會諸侯,已無力號令天下諸侯的周天子也派官員列席了盟會。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論語·憲問》記孔子語也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孔子甚至還說,自己如果能夠為相,也會像管仲一樣,三年之內讓魯國稱霸,可見他是非常佩服管子的。
 
    管仲之謀,當初謀劃射出的那一箭雖是失誤,卻帶給他更大的成功,帶來了齊國的霸業。這一段歷史的定局,在一定意義上說也許要歸功于桓公腰間的那枚帶鉤。管仲射桓公,并非子虛烏有,許多古籍都當大事記述,如《左傳》《國語·齊語》《史記》都有明文,《史記·晉世家》中“管仲射鉤,桓公以霸”,更是將帶鉤與霸主相提并論。
 
    一枚細細的帶鉤,它怎么能正巧抵擋住飛射的利箭呢?春秋時期的帶鉤出土過若干,如陜西寶雞和河南固始侯古堆出土過春秋金鉤玉鉤,山東蓬萊村里集也有春秋銅帶鉤出土。春秋銅帶鉤在河南洛陽中州路西工段、淅川下寺、湖南湘鄉韶山灌區和北京懷柔等地均有出土,樣式以寬體者為多,不似后來較細的圓棒形。這一時期的金鉤與玉鉤一般都采用鑲嵌雕刻工藝,裝飾華麗。鉤體多為方體形,長寬在2-3厘米之間。如陜西寶雞益門村2號墓出土的一件方牌形玉帶鉤,整體為長方的空筒形,蛇首形鉤,兩面飾浮雕螭虺紋,有固定革帶的鉚孔,長2.8厘米。益門村出土的金帶鉤大體也是方牌形,工藝極精致。
 
    春秋王者之鉤,或金或玉,理當體略大工更精。重要的是它是扁平的方體形狀,因而公子小白束帶用的帶鉤,無論是玉鉤還是金鉤或銅鉤,擋住利箭都不會有問題了。
 
    史書上的故事讓人相信有一枚帶鉤改寫了歷史,或者說是帶鉤寫定了一段歷史。這一枚帶鉤左右的不僅是齊國發達的進程,它挽救了一位霸主的性命,或者還可以說它決定了春秋歷史前行的方向。如果不是那一枚小小的帶鉤,真不能想象出齊魯兩國乃至于春秋的歷史該會如何演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