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但是怎么看也是有講究的,美妙絕倫的歷史自然古跡常常吸引大批旅游者來參觀,然而,大批的游客同時給這些遺跡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有時甚至是巨大的損害。
全球遺產基金的執行理事斯特凡·波特曼表示:“全世界的遺址每時每刻都在遭受著威脅。除了中東的歷史遺跡和古城,亞洲各大城市的歷史區域可以說面臨著最大的威脅,這是因為這些城市不受節制地擴張、發展。”全球遺產基金旨在保護發展中國家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
波特曼補充道:“對旅游業的管理并不夠好,大量涌入的游客給全世界的遺址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最著名的吳哥窟和馬丘比丘真的對旅游人群難以招架。受到影響的不僅是遺址本身,如果旅游業得不到控制,也可能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以下是瀕臨崩潰的世界最美遺址:
一. 中國長城
中國長城
中國的長城綿延幾千公里,氣勢雄偉,古時為抵御敵人進攻而修筑。但是最近,長城已被大批的游客占據。
據《京華時報》報道,長城的部分地方被噴涂上各種涂鴉,30%的城墻由于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已經消失。
二. 大堡礁
大堡礁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擁有大量海洋物種。但是,科學家稱,由于氣候變化,大堡礁可能在2050年就會消亡。
這無疑會是一場環境災難,同時,依托于大堡礁形成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旅游產業也將終止,給當地經濟帶來重大的損失。
三. 吳哥窟
吳哥窟
這座柬埔寨的廟宇遺址群昔日恢弘無限,但現在,吳哥窟被手持智能手機的游客擠滿,他們為拍下壯觀的日出景象爭相尋找最佳位置。
據柬埔寨旅游機構統計,2013年,共計超過200萬名游客前來吳哥窟,游客人數同比年增長率接近20%。
四. 西斯廷教堂
西斯廷教堂
米開朗琪羅歷時4年時間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繪制出精湛的壁畫,而現在,每年數百萬前來瞻仰大師畫作的游客,都無視禁止使用閃光燈的警告。
同時,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會對壁畫造成傷害。去年,西斯廷教堂使用了一套全新的加熱冷卻系統,用來對抗旅游產生的副作用。
傳感器和安裝在墻上的攝像頭會記錄下教堂中的人數,控制氣溫和濕度。
五. 阿爾塔米拉洞窟
阿爾塔米拉洞窟
多年來,大批游客蜂擁前往西班牙北岸附近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希望一睹洞窟中精妙的野牛巖畫。然而,連續不斷涌入的游客破壞了2萬多年的舊石器時代巖畫,2002年,西班牙政府決定該遺址停止對公眾開放。
去年,阿爾塔米拉洞窟部分開放。每周,隨機選取的5名游客允許進入洞窟(他們必須身著防護衣)。
六. 馬賽馬拉
馬賽馬拉
著名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動物繁多,數量龐大,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這些旅行者是肯尼亞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然而,眾多前來觀賞野生動物的人類卻給當地的資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大量的簡易小屋和帳篷也影響著當地環境。
七. 圖坦卡蒙墓
圖坦卡蒙墓
去年4月,這座埃及法老的墓室停止向公眾開放。幾十年來,進入墓室參觀的游客因呼吸產生的濕氣已經導致圖坦卡蒙墓的狀況逐漸惡化。
在圖坦卡蒙墓的所在地附近,一座一模一樣的墓室已經開始建造。該項目由埃及古跡最高委員會監管,由一家位于西班牙的Factum Arte公司修建。
在墓室內,有描繪法老來生的壁畫。為了精確地復制出壁畫的紋理和顏色,工作人員使用了激光掃描儀和高清晰度打印機。
八. 泰姬陵
泰姬陵
自17世紀中葉以來,為紀念莫臥兒帝國沙賈汗皇帝最愛的妻子——穆塔茲而修建的這座陵墓始終作為永恒愛情的象征,屹立不倒。每年,都有400萬名游客前來參觀。不過,陵墓的結構已經開始受到影響。
專家也已經表示,泰姬陵附近的亞穆納河水位降低,正在影響陵墓的木質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