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馬海燕)人們或許不會想到,在網絡游戲、電子游戲盛行的今天,傳統游戲漸漸成為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
在今日舉行的互聯網時代傳統游戲的保護與傳承高峰論壇上,傳統游戲被提到了與傳統文化同樣的高度引起與會者重視。從康德的“游戲說”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各種學說在論證著游戲是藝術的起源和文明的依托。從中國象棋到毛利人的叢林狩獵尋寶,傳統游戲被認為既有民族特性,又有對峙和博弈等娛樂共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與傳播部知識社會處項目官員戴維德·斯托爾蒂認為,游戲從過去到現在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有人認為語言、法律、哲學、藝術、戰爭等都產生于游戲,正是通過這一社交職能,傳遞了團結、包容的價值。
然而,曾幾何時,需要集體參與、團結協作的游戲變成了稀罕玩意。很多人感慨,兒時的大眾游戲在消失,新一代孩子玩具雖多卻喪失了集體游戲的樂趣。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說,游戲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電子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主導的時代,保護各民族傳統游戲、傳統文化的多樣性,游戲美學與倫理學研究等也成為新的課題,中國藝術研究院因此還發布了《游戲美學研究報告》。
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表示,譚盾將行將消失的女書做成微電影、交響樂,這種保護和傳承方式讓人敬佩。今天基于各種智能終端的游戲,其根源還是傳統游戲形態,網絡游戲應從傳統根脈中去尋找未來。
麻省理工學院甚至專門有個游戲實驗室。該實驗室科學家邁克爾·雅各布松說,傳統有趣的好游戲可能無法適應現代數字世界,但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實現對傳統游戲的復制和保護。
“在許多國家都發現了類似棋子的游戲,今天在網絡世界里也盛行不衰,只是名稱與玩法各異,但并非所有游戲都得到了如此傳承。全球化、移民、人口與社會變化是導致傳統游戲消失的重要因素。”斯托爾蒂說,正是看到了這一危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開放的傳統游戲數字圖書館”公益項目,在全球范圍內收集、保護、傳承“傳統游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考慮到文化表達多樣性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國際與國內標準不同,不同游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定肯定會有不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達卡辦公室主任比阿特麗斯說。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在保護和發掘,可以鍛煉智力和體力的傳統游戲今天依然有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