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戰國鐵足銅鼎——戰國中山王鐵足大鼎將得到科學保護修復。
戰國中山王鐵足大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高51.5厘米,腹徑65.8厘米。該鼎為中山王墓中同時出土的9件列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鼎身刻有銘文469字,是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一件戰國銅器。
中山國是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外的一個國家,公元前296年被趙國吞并。作為國寶級文物和戰國中山國的代表性器物,該鼎具有極高的價值。但是,由于出土后長期存放于庫房,環境控制不理想,出現了多種病害,對其實施整體科技保護和保存環境控制勢在必行。
2014年,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編制的《戰國中山國王墓出土鐵足大鼎保護修復方案》。專家認為,應當采用顯微觀察、工業CT和三維激光掃描等必要的現代檢測分析手段,進一步了解大鼎尤其是鐵足的制作工藝、腐蝕程度、穩定性、環境分析;開展預防性保護工作,研究小環境控制的技術方法,同時對其環境和病害進行跟蹤監測;進一步聯合國內相關科研力量,推進項目的開展。(白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