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12月23日電 (記者 劉占昆 蘇路程)2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余位頂尖秦漢考古專家齊聚江西南昌,共同探討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的重大成果及意義。
在當天的學術研討會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首先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情況。他說,自2011年開始,歷時近5年的考古發掘,該墓已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萬余件,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取得重大進展。
來自北京、陜西、河南、湖南、廣東等全國各地的40余位秦漢考古專家,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掘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學術問題以及今后的展示等重大各界關注的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昨天參觀了考古發掘現場,今天又聽了介紹,感覺非常震撼。”專攻于秦漢考古研究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化成說,海昏侯墓考古工作是超一流的,在科學性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對后面的科學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表示,西漢南越王墓對墓葬的形式比較注重,但陵墓面積不足100平方米。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發掘,會對大家重新認識墓葬規模、制度等提供很多新的觀點。
作為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知名秦漢考古專家信立祥指出,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發掘為研究中國漢代歷史特別是研究西漢列侯喪葬制度提供了一批極其重要的資料。
“該墓的發掘工作即將結束,但提出的諸多學術問題,還需要全體秦漢考古人共同研究、破解”,信立祥說。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美、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目前,該墓已進入主棺發掘清理這一最后關鍵階段。根據現有資料顯示,已有多項證據將墓主人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承襲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