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加強保護利用 開展交流合作——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綜述

2016/1/4 10:29:28 點擊數: 【字體:

加強保護利用 開展交流合作——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綜述

    在論壇上,中國土司遺址考古發掘獲得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獎。圖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湖北恩施唐崖土司遺址。
 
    本報記者  洪偉成  實習生  黃藝芹   崔  豐
 
    2015年12月14日至1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召開。相關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考古學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
 
    頒發重大田野考古獎和研究成果獎
 
    世界考古論壇每兩年召開一次,定期評選和發布世界范圍內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本次論壇以“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探索”為主題,包括世界考古論壇獎頒發、世界考古學主題演講、公眾考古講座三部分。
 
    中國歷來是考古大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論壇上指出,中國考古的經驗可以總結為三點:第一,截至2013年,我國已經建成兩批24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大運河、絲綢之路、土司遺址申報世界遺產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利用考古學方法對古建筑、傳統村落等開展調查、研究,深入發掘其格局、構建特色和供應技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高度重視出土文物保護,不斷提升保護的技術手段,比如針對廣東南海一號古沉船,創造性采取了整體打撈,使出土文物得到及時有效保護。對于一些重要的古遺址、古墓葬,如秦始皇陵,采取原址保護,不對其進行考古發掘。第三,開展中外交流合作,不斷拓展中國考古學的維度。
 
    作為本屆世界考古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論壇頒發了“世界考古論壇獎”,中國西南土司遺址考古調查和發掘等10項獲得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獎,墨西哥特奧蒂瓦坎羽蛇神廟地下隧道的調查等11項獲得研究成果獎。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本屆世界考古論壇共收到有效提名93項,這些項目皆由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負責推薦。評選強調新的思想理念、創新性以及對當今世界人類共同未來的重大性。
 
    公眾參與使遺址得到真正保護
 
    在公眾考古講座環節,論壇主辦方邀請了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查爾斯·海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的羅泰和英國劍橋大學的倫福儒,進行了《公眾考古: 一條必經之路》、《從考古材料看中國經濟的早期鼎盛期》、《史前考古所揭示的人類生存境況》3場專題講座。
 
    查爾斯·海曼在《公眾考古:一條必經之路》的講座中關注了公眾參與考古保護的問題。他表示,在柬埔寨,當地村民將鐵器時代的聚落和墓地蓬斯奈盜掘殆盡,并將大量文物出售給古董商和收藏者。而泰國的班農瓦遺址非但沒有遭到盜掘,當地居民還與相關政府部門一起支持田野發掘,并在考古學家工作長達10余年的地方建設了研究中心。“考古遺址記錄了人類的過去,是一種珍貴且稀有的資源,它們只有通過公眾參與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他說。
 
    在《史前考古所揭示的人類生存境況》講座中,倫福儒表示,考古學一直處在人類科學的中心。它向現代文明提供了回答諸如“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等生命最基本問題的途徑。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安家瑤表示:“考古原本是冷門學科,公眾甚至將盜墓和考古混為一談。事實上,對個人和一個族群來說,人們需要解答的諸如‘從哪兒來’的終極問題,考古學可以提供答案。另一方面,對于一個地區來說,其發展歷程,留存了哪些寶貴遺產給后代,也都是考古學的范疇。”
 
    強化古代遺產與現代社會的關聯
 
    本次論壇還邀請了國內外多位知名考古專家進行演講,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考古學知識。
 
    王巍介紹了漢代以前絲綢之路地區的廣泛文化交流,主要包括:距今7600年黍和粟從發源地內蒙古向西、向南傳播;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原彩陶向西的傳播;距今4500年小麥、冶金術、銅器、綿羊、黃牛從西亞向東傳入中原地區;距今2000年左右的騎乘的出現;商代玉料的來源以及后來歐亞草原風格的動物紋飾的傳播等。他指出,絲綢之路自史前時期就是中國黃河流域、中亞、西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人民友好往來、互通有無、相互學習、共同發展之路,是世界各大古代文明汲取營養的通道。如今研究絲綢之路的歷史,傳承絲綢之路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印度德干學院的辛德以《古代文化遺產與現代社會的關聯——迎接挑戰》為題,闡述了考古學公眾化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他呼吁世界各地考古組織聯合起來,解決考古學對于當代現實社會的三大問題:一是通過公眾考古活動宣傳古代文化對地區、國家和世界歷史的重要性和貢獻;二是考古遺址保護和歷史遺存保存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這更需要開展公眾考古學,運用社區考古學方法吸引當地居民的參與;三是復興傳統知識體系,并將其用于現代社會的發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