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6日,“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舉行,25項入圍項目向終評評委會和社會公眾進行成果介紹和演示。其中,受關注程度最高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能否躋身“十大考古新發現”,將在今日下午4時30分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揭曉。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今揭曉
據了解,入選“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的考古項目共有25項,包括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等。其中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是在搶救性發掘的同時進行大范圍的考古調查,將研究對象從海昏侯墓擴展到整個海昏侯國。
在昨日舉行的終評會上,17個入圍項目向終評評委會和公眾進行了成果介紹和演示,并現場釋疑解惑。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是昨天進行演示的最后一個項目,考古發掘領隊楊軍作為匯報人,向專家和現場觀眾匯報了考古情況和考古成果。
余下的8個入圍項目將于今日上午進行演示,下午舉行評審及新聞發布會,揭曉“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受關注程度最高
記者從終評評委會上獲悉,從入圍終評的這25個項目看,情況和往年有較大的不同。
首先,史前考古的比重顯著上升。在入圍的項目中,舊石器時代考古有兩項,與去年持平,新石器時代考古占據6項,這是以往歷屆所罕見的。先秦考古項目的數量也有較大提升,二者加起來占據了入圍項目的近三分之二。
其次,很多項目都是在早年發現、以往做過多次發掘、名氣很高的“老牌”遺址上的主動發掘和調查工作,如廣富林遺址、盤龍城遺址、三星堆遺址、周原遺址、銅綠山遺址、漢魏洛陽城、金上京、南宋臨安城等。
第三,地域更加均衡,入圍終評的省份更多。近年非常火熱的古代少數民族邊疆考古發現仍占有一席之地,整體呈現一種趨穩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的考古工作出現了幾個大眾矚目的新聞亮點。受關注程度最高的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的發掘和遼寧“丹東一號”沉船確認為甲午海戰的“致遠艦”。
年初已入選“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從1990年開始,每個年度舉行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在考古行業內和社會公眾中的關注度、影響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體現我國考古工作最高水平的專業評選和推介活動。
今年1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5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舉行,揭曉了2015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榜上有名,專家評價其入選“萬眾矚目,眾望所歸”。
據了解,每年由中國社科院和國家文物局分別主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可稱為中國考古成就的“奧斯卡獎”。“六大”由專業人士評選,更注重學術上的貢獻和突破,“十大”的評選過程中還有非專業人士參與,二者入選項目常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