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搶險加固、消除隱患仍是長城保護的首要任務

2016/5/24 14:27:33 點擊數: 【字體:

搶險加固、消除隱患仍是長城保護的首要任務
 
樣邊長城
 
    本報記者  劉修兵/文  李  月/圖
 
    今年是《長城保護條例》實施第10周年,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和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保護一直備受各界關注。10年過去了,長城保護現狀如何?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陸瓊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文物局自2005年起便啟動了為期十年的“長城保護工程”,目前已摸清長城“家底”,初步建立起保護框架,實施了大批長城保護項目,長城整體保護管理情況得到了較大改善,但長城自然損壞、人為破壞等現象依然存在。國家文物局明確表示,“十三五”期間,仍將把搶險加固、消除隱患作為長城保護的首要任務。
 
    每段長城都有了“身份證”
 
    2006年至2010年,國家文物局組織長城沿線各省(區、市)130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歷時5年,行程數十萬公里,完成了全國各時代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全面記錄了長城時代、位置、形制、保存和管理第一手資料。2012年,國家文物局按照《長城保護條例》要求,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完成長城資源認定,確認長城修建年代為春秋至明共12個時代,總長度超過2.1萬公里,資源總數超過4.3萬處,分布在我國15個省(區、市)的404個縣、區,并實現了每個長城資源點段都有唯一、詳細的“身份證”號碼,即長城認定編碼。
 
    2005年至2015年,按照輕重緩急原則,以消除險情為目標,國家文物局組織各省(區、市)全面啟動長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陸續實施長城墻體、界壕、烽火臺、關堡保護維修項目超過210項,維修、加固各時代長城超過410公里、單體建筑1400余處,消除了一大批長城資源點段存在的安全隱患。“根據保護項目實施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國家文物局組織專業機構開展可專題研究,制定了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維修項目立項、設計、施工要求,為提升長城保護工程質量提供了工作規范。”陸瓊告訴記者。
 
    按照《長城保護條例》的要求,國家文物局指導各地開展了長城資源建檔,劃定了部分長城資源點段保護區劃,設立了保護標志碑、界樁等1.8萬余個。同時,進一步加大執法督察力度,自2009年以來已督察督辦20余起長城違法案件,堅決糾正破壞文物、違法建設、過度開發等違法犯罪行為。近期,重點查處了甘肅景泰明長城索橋堡段被損毀案等重大案件,依法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鼓勵各地聘請長城沿線民眾擔任長城保護員、志愿者,負責日常巡查等一線保護任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文物工作者嚴重缺乏問題。“從總體上看,通過過去10年的工作,我們已經摸清了長城家底,初步建立起保護框架,實施了一大批長城保護項目,向社會宣傳了長城知識和保護理念,長城保護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陸瓊說。
 
    多重因素威脅長城保護管理
 
    由于長城多數分布在山地、荒漠、草原等地質條件較為嚴酷的地區,且多數為土質、木質或較為松散的石質結構,僅明長城中有不到3%的部分屬于景區比較常見的結構較為堅固的磚石類長城。“相對于故宮這類遺產來說,長城更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影響。此外,由于長城所處位置等原因,一些突發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出現時,往往更容易受到直接破壞。”陸瓊告訴記者。
 
    長城橫跨中國東西,所處地區地理條件差別很大。對那些散布在城鄉人口密集區域周邊的長城,往往受到盜磚、取土、建設性破壞、游客不規范行為破壞等人為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各地上報國家文物局的涉及長城的行政審批項目明顯增加。“這說明,各地政府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在開展重大基礎設施、開發建設項目過程中,已經逐步樹立長城保護意識,建設性破壞情況已顯著改觀,但長城周邊居民生產生活對長城本體造成的威脅長期難以消除。”陸瓊表示。
 
    “面對兩萬多公里長,涉及15個省市區的龐大遺產,保護管理工作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陸瓊說,盡管各地已經頒布地方性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完成了相當一部分長城保護區劃劃定工作,然而與長城巨大的體量和保護需求相比,這些工作仍是“杯水車薪”,長城保護管理力量嚴重不足,特別是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中西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和邊遠地區保護隊伍匱乏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鼓勵社會資金保護長城
 
    陸瓊表示,國家文物局將繼續協調有關部門,將長城保護納入“十三五”規劃,在頂層設計層面落實保障措施,加強各部門聯系與溝通,在完善法律體系、建設保護設施、實施保護工程、配備保護設備、落實保護員經費、查處違法犯罪案件、調整長城周邊用地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國家文物局還將指導各省(區、市)逐級簽訂長城保護協議,明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長城保護責任,逐步實現每一個長城‘身份證’號碼都有明確的保護管理責任人,負責日常巡查、保護和保養工作。”陸瓊說。
 
    針對長城分布范圍廣、規模巨大、保護狀況復雜的特點,陸瓊表示,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應積極鼓勵人民群眾、社會團體參與長城保護。“今后,將一方面依托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吸引社會資金進入長城保護修繕、展示利用等領域;同時,探索購買社會服務,發動志愿者參與監督、巡查,擴大長城保護的社會參與度。”她說。
 
    “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繼續把搶險加固、消除隱患作為當前長城保護的首要任務。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進行長城保護、修繕,不進行大規模修復或復建,并根據實際特點和需求不同,采取有所區別的措施。對于遺址類長城,以補缺、支護、減緩風化措施等為主,盡量延緩殘損速度;對于位于參觀游覽區的磚石長城,則可考慮展示和游客安全需要,根據確鑿歷史依據,對部分區段保護修復,并加強專題博物館、陳列室建設,提升長城展示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