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6日電 (余榮華、施怡文)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今年以來,北京市已累計安排專項資金3000余萬元,對抗戰文物開展搶險修繕及環境整治。同時,京津冀將攜手保護三地交界處的長城沿線抗戰遺址。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2014年,經過北京各區縣文物部門的調查統計,全市共有各類抗戰文物162處。對抗戰文物,北京市各區縣逐一走訪和調查,基本摸清險情狀況。市文物局與市民政等部門共同完成了60余處抗戰文物的搶險加固和現場的整治工程,抗戰文物保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與此同時,北京對新發現抗戰文物及時公布和保護。今年以來,各區縣開展文物調研并深入研究,陸續發現了日軍飛機掩體、碉堡等各類抗戰文物20余處。
北京市文物部門在修繕和保護過程中,注重保證抗戰文物的完整性,讓抗戰文物較為完整地展現自身風貌;全面保留戰爭遺跡細節,修繕中保留所有彈坑和炮洞等痕跡;增強文物的可讀性,要求所有抗戰遺址、遺跡類文物修繕配備永久標識碑。經過修繕保護的抗戰文物,盡可能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
此外,北京市重點開展長城沿線抗戰遺址的保護工作,對爆發古北口戰役的密云古北口長城臥虎山段、堅持敵后抗日的門頭溝沿河城長城段等進行搶險加固和修繕。由于不少長城沿線的抗戰遺跡位于京津冀三地交界處,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京津冀構建了三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立文物保護與利用協調發展的溝通機制。北京已與河北、天津簽訂京津冀長城保護管理框架協議,推進三地交界的紅石門長城、京冀交界的古北口長城、南口長城制定文物保護與利用區域發展規劃,共同打造三地長城沿線抗戰遺址宣傳平臺,加強三地長城保護聯合執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