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可移動文物普查中的幾個標準規范問題

2016/9/6 14:53:17 點擊數: 【字體:

  2012年10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決定從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對我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全部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文物進行全面普查登記。目前該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當前正在進行普查的驗收匯總,主要是對普查資料的整理、匯總及最后的審核。此次普查是我國首次對全國可移動文物開展的普查,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概念、范圍、對象、技術路線等問題不在此贅述,本文僅對普查登錄主要內容中的極個別基本指標項做簡單探討。
 
  普查的主要內容為:文物名稱、類別、級別、年代、質地、尺寸、質量、完殘程度、保存狀態、包含數量、來源方式、入藏時間、藏品編號、收藏單位名稱等14項基本指標項、11類附錄信息、照片影像資料以及收藏單位主要情況。其中14項基本指標項是重中之重。
 
  類別問題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手冊》(以下簡稱《工作手冊》)中敘述,普查登錄文物分類的基本原則是主要以文物的自然屬性(質地)為主要依據,并兼顧其社會屬性(性質和功用)。《工作手冊》根據文物傳統分類原則將歷史文物分為31類。分別是金銀器,銅器,鐵器、其他金屬器,陶泥器,瓷器,磚瓦,寶、玉石器,石器石刻石雕,漆木竹器,繪畫,書法,拓片,琺瑯器,玻璃器,骨角牙器,紡織(繡)品,皮革,璽印,文具、樂器、法器,貨幣,雕塑、造像,文獻圖書,徽章、證件,郵品,票據,音像制品,交通、運輸工具,度量衡器,武器裝備,標本、化石,其他。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行業標準館藏文物登錄規范》(以下簡稱《登錄規范》)中的附錄D《館藏文物類別說明》中文物類別共35項。分別是玉石器、寶石,陶器,瓷器,銅器,金銀器,鐵器、其他金屬器,漆器,雕塑、造像,石器、石刻、磚瓦,書法、繪畫,文具,甲骨,璽印符牌,錢幣,牙骨角器,竹木雕,家具,琺瑯器,織繡,古籍善本,碑帖拓片,武器,郵品,文件、宣傳品,檔案文書,名人遺物,玻璃器,樂器、法器,皮革,音像制品,票據,交通、運輸工具,度量衡器,標本、化石,其他。
 
  國家文物局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臺中的文物類別,基本按照《登錄規范》的分類,只是將“古籍善本”,改成了“古籍圖書”。
 
  對照31項分類和35項分類,大體是一致的,但也存在類別合并、拆分、重命名的現象,如“磚瓦”和“石器石刻石雕”合并為“石器、石刻、磚瓦”,“文具、樂器、法器”拆分為“文具”和“樂器、法器”“徽章、證件”更名為“文件、宣傳品”等,新增了“甲骨”“家具”“名人遺物”等。
 
  以35項分類為例,以質地為分類標準的大致有15項(部分分類項標準不明確),如寶玉石、陶、瓷、銅、金銀、鐵、漆、石、牙骨角、竹木、琺瑯、織繡、玻璃、皮革等,不到35項的一半。可見,在進行文物分類時,以文物的自然屬性(質地)為主要依據,并兼顧其社會屬性(性質和功用)的原則并不是完全可靠。
 
  關于文物類別,將此次文物普查和日常的文物保管、考古報告編寫等結合起來,對某件器物到底該歸入哪類,有時候會存在分歧,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目前進行的可移動文物普查,主要對象是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包括博物館、考古發掘單位(考古院、所)、基層文物保管單位及文物行業外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其中博物館、考古發掘單位(考古院、所)占文物收藏總量很大比例。很多基層的文物收藏單位對可移動文物的描述往往并沒有按照上述分類來管理,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或稱可移動文物)往往集中在上述分類項中的玉石器、寶石,陶器,瓷器,銅器,金銀器,鐵器、其他金屬器,漆器,雕塑、造像,石器、石刻、磚瓦,甲骨,璽印符牌,錢幣,骨角器,琺瑯器,織繡,玻璃器,度量衡器,標本、化石,其他。在考古報告中也沒有出現過文具類、武器類、度量衡器類等分類類別,可見在考古發掘及報告整理的過程中,對遺物的分類主要遵循了以自然屬性(質地)的標準,對文物的社會屬性參照因素小。
 
  出現類別分歧的主要有以下幾類。以陶俑為例,它的質地是陶,發掘報告中多數將其歸到陶器類或單列陶俑類,而沒有將其歸到雕塑、造像類。陶俑實際上是古代墓葬雕塑藝術品中一種,不僅承載了諸如生活方式、服飾制度、社會風氣等諸多信息,也更好地展現了當時的雕塑水平。陶俑的出土增強了我們對當時社會藝術的認知水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彌補了地上雕塑藝術的短板,使我們更全面認識當時的藝術發展脈絡,陶俑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珍貴實物資料。雖《登錄規范》中的附錄E《館藏文物定名說明》的定名示例中,在雕塑、造像類別下,舉例有“南朝彩繪灰陶持盾武士俑”,將陶俑歸到雕塑、造像類。但此次普查,結合日常工作習慣情況,出現了陶俑既可歸入“陶器”類,也可歸入“雕塑、造像”類的現象。
 
  再以鐵質類文物為例說明,鐵刀、鐵鏵、鐵權、鐵釜、鐵瓦,質地均為鐵,但功能不一,在此次普查中就將其歸入武器類、鐵器及其他金屬器類、度量衡器類、磚瓦類及鐵器類等。
 
  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在古代墓葬中也多有出土。考古報告一般按照其質地將其命名為陶硯或石硯,將其歸為陶器或石器,而此次普查將其歸到文具類,這也是硯臺的歸類也是極易出現錯誤的地方。
 
  對類別的把握不準確,還體現在《工作手冊》中。《工作手冊》中,將“西周晚期嵌松石龍首紋鐵刃銅戈”“西漢莖尾銅柄鐵劍”分別歸入銅器類和其他金屬器類。戈、劍都屬于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按其功用應該將其歸入武器類。《工作手冊》中,將“唐春雷黑漆七弦琴”歸入漆器實為不妥,而按其功用應該將其歸入樂器、法器類。
 
  通過此次普查,將原有文物分類方法打亂,出現某類文物數量上的差異變化。雖然暫時有分類不統一現象,但按照國家統一標準進行分類,將更有利于文物的管理。
 
  數量問題
 
  文物計件分為傳統數量和實際數量,按照“件套”(傳統數量)和“件”(實際數量)兩種方式計件。“件套”是指具有統計意義,在功能與內容上相關聯的獨立個體集合,或獨立個體本身的數量。“件”是指可相對獨立存在的個體或功能不可拆分的最小個體數量。
 
  國家文物局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辦公室編的《普查藏品登錄操作手冊》“數量”章節中,回答“蓋壺、蓋豆、蓋碗、蓋鼎如何計件”及“帶托的藏品等應如何計件”這類問題時,對有蓋或托器物計件問題做了說明:蓋與身獨立為兩件,但使用時不可分,計件時計作1件,實際數量不計為2件。在“基本情況”附錄信息表的備注欄上“附蓋”“附托”即可。
 
  但在陶灶的計件問題上,其實際件數計件又填寫實際數量。作者認為,陶灶和蓋壺、蓋豆、蓋碗、蓋鼎及帶托的藏品應一視同仁,因為蓋、托和陶灶上的罐、釜、甑一樣本身可以獨立存在。“蓋與身獨立為兩件,但使用時不可分”,那么陶灶上的罐、釜、甑能脫離灶體本身而使用嗎?
 
  在實際對文物藏品的管理中,數量同為“1”,但有帶蓋和不帶蓋兩種情況,假如名稱中沒有“蓋”字,就不能很簡潔明了地反映文物的實際情況。所以在文物計件上,將帶蓋或帶托文物的實際數量計為1件不妥,還應該是以不可拆分的最小個體為原則。
 
  進行可移動文物普查,是為了全面掌握、統計和評估文物資源及價值,健全國有可移動文物登錄備案機制,保障國有文物安全。標準化是全國可移動文物數據庫建立的重要基礎,此次全國范圍內的普查就是要在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下進行規范登錄。在此次普查之前,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對藏品的管理存在標準不統一的情況,通過此次普查,必將藏品管理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也更加有利于藏品的研究、保護和利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定位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