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針對榆靖公路未批先建破壞長城遺址一事,榆林市已作出相應整改工作,并正在加緊完善報批手續,涉及此事的37人已受到不同程度追責。同時,榆林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基本建設領域文物安全排查整治工作。(10月10日澎湃新聞網)
連日來,多起涉及長城遭到人為破壞的事例讓世人看到了地方文保工作的缺位。文物作為歷史遺存,一般而言只有存量而沒有增量,應當妥善維護,讓其盡量少的受到來自外界的破壞,才能將歷史更完整地交予后人。而對于肆意違規者,就應讓其受到法規的嚴懲。
目前,榆林市的處罰已經落實到位,最美野長城被抹平一事尚在調查中。公眾希望,這些典型案例中的違規者都應罪罰相當,以警示后人。
接下來的問題是各地應盡快完成長城的修復工作,這其中將再次涉及用料、設計、施工等問題,主管部門應組織專家進行科學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以避免對古跡的再次損害。
從這些事件來看,問題的揭露均來自媒體曝光,這也顯示出當地監管部門的工作失職。僅在榆靖公路一事中就可以看出,全長94公里的主線路內有長城遺址6處、史前遺址48處,該項目在未經文物部門批準的情況下開工,在文物部門責令停工之下,仍然繼續施工。若是職能部門強硬的監管措施能夠早日到位,這些問題本可避免。
對此,各地文保部門和市政規劃、管理部門應增強責任意識,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所謂的古跡修繕、開發項目干出破壞文物的事情。須知,每一次對文物野蠻“動刀子”的行為,也都將一并被記入歷史,為后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