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書者說】
編者按:
“‘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三年多來,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5月14日、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各國政商精英匯聚一堂,就如何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共贏發(fā)展進行深入探討。這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最高規(guī)格的論壇活動,對推動國際和地區(qū)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本期光明書榜特推出“一帶一路”專題書榜,以期為讀者了解“一帶一路”提供更為豐富的參考。
同時刊出的這篇文章,系特別約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撰寫,詳細梳理了他三年多來進行“一帶一路”研究和寫作的歷程體會。王義桅是國內(nèi)較早進行“一帶一路”研究的學者。三年多來,他先后推出《“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以及最新出版的《“一帶一路”:中國崛起的天下?lián)敗返热繉V饑鴥?nèi)外讀者極大關注,被譽為“‘一帶一路’先生”。
“有三個基本的信仰支配了我的一生:對愛情的向往,對知識的渴望,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對愛情的向往和對知識的渴望,常常將我引入天堂;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又讓我拉回到人間。”英國哲學家羅素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
到巴基斯坦調(diào)研,知道卡拉奇因為缺電,每年都熱死千人;到尼泊爾,看到清潔飲用水都喝不上;到蒙巴薩,看到市區(qū)垃圾隨意焚燒的嗆鼻味兒……這些情景,在我提筆寫作時,每每呈現(xiàn)在眼前。
正是飽含對這種人類命運的關切,我在短短三年考察了30多個沿線國家,寫出《“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分別獲得2015年“中國好書”、2016年“中國好書”,新著《“一帶一路”:中國崛起的天下?lián)敗穭倓偘l(fā)布,如果包括2013年出版的《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論述中國走向海洋,我近年逐漸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一帶一路”學者。
一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周易·系辭上》這句話,每每給我啟迪。
就在“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公布后的三周,我便在人民出版社推出國內(nèi)“一帶一路”研究的首部專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力圖幫助國內(nèi)外了解“一帶一路”倡議。俄羅斯《導報》曾刊文指出,“一帶一路”構(gòu)想展現(xiàn)了中國對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與其說是路,更像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范疇——道”。正是秉持著這種思考和認識,我馬不停蹄地赴世界各地講“一帶一路”的術與道,為通達天下而奮斗。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是應“景“之作。這個景,就是時代需要;同時也是順勢之作。“一帶一路”構(gòu)想提出后,國內(nèi)外議論紛紛,眾說紛紜,這首先反映出中央領導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引領世界、把握時代的智慧,社會各界隨即充實其內(nèi)涵、謀劃其路徑、預測其風險、思考其對策,可喜可嘉。然而,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新朝貢體系”“西進戰(zhàn)略”等等說法層出不窮,有必要及時拿出相關權(quán)威性思考和論述,引導國內(nèi)外輿論、推動學界研究、倡導產(chǎn)學研協(xié)作。此書的寫作,不僅得益于“一帶一路”的美好時代,也得益于智庫時代的到來。研究中國問題,是研究世界問題的前沿,必將創(chuàng)造無愧于我們時代的學問。當然此書也是學習之作。“一帶一路”是新生事物,筆者未參與項目設計、政策規(guī)劃,因此這本書只是一介書生的紙上談兵。所幸得到諸多“一帶一路”項目規(guī)劃與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的幫助,使得筆者的研究更貼近政策實際。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出版后,先后被翻譯成英文、阿拉伯文、德文、波蘭文、土耳其文、韓文、日文、印地文等多種語言出版,還在香港中華書局出繁體字版,并入選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向黨員干部推薦的第十一批學習書目,以及2015年“中國好書”,產(chǎn)生了廣泛的國內(nèi)外影響。這些更讓我堅定信念,要做出無愧于時代的學問,講好“一帶一路”的中國故事,成就更美麗的人生。也正應了那句話:“好書”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一帶一路”的春天吧。
二
If you believe, you can achieve。這句英文諺語不僅生動詮釋了筆者對“一帶一路”研究的執(zhí)著,也詮釋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真諦:早參與、早得益;世界因為分享而美好。
自從國內(nèi)首部從國際關系角度詮釋“一帶一路”的專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問世以來,承蒙海內(nèi)外朋友厚愛,給予我沿著“一帶一路”走天下的機會,廣泛去國內(nèi)外考察、演講,足跡遍布土耳其、意大利、比利時、德國、英國、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芬蘭、挪威、瑞典、丹麥、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伊朗、柬埔寨、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黎巴嫩、埃及、肯尼亞、毛里求斯等國,新疆、青海、陜西、寧夏、湖北、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重慶等地,廣泛考察各類企業(yè)、新區(qū),新的所見所聞催促我不斷思考,提升和完善我對“一帶一路”的認識,這便有了第二部“一帶一路”研究專著——《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
感謝商務部委托我承擔“一帶一路拓展經(jīng)貿(mào)合作內(nèi)涵”重大課題,中宣部、中聯(lián)部、中外辦、中央網(wǎng)信辦、國安會、外交部、商務部、發(fā)改委、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農(nóng)業(yè)部、國新辦、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國家外文局、海洋局、國家漢辦、國家語委等部委給我機會,承擔課題或出國任務,增加我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及對世界的了解,尤其是參加2015年6月中宣部知名專家學者國情考察和5月中央黨校學習,受益良多。
我把對世界的愛都獻給了“一帶一路”,相信世界是通的;我把對中國的愛都給了“一帶一路”,相信中國夢定當實現(xiàn)。我深知,此書只是借“一帶一路”的邏輯探析21世紀的東方思維、東方哲學、東方理論及其世界意義,為此再解構(gòu)人類文明史、全球化史,推動中國與世界走出近代,超越西方中心論,可謂寓破于立、寓立于破,只是開了個頭,亟待完善。“一帶一路”是全新的事業(yè),我只是在海邊玩耍的小孩,有時拾到貝殼,更多的是感受到日出的光芒。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教授在《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序言中所寫:“2015年9月,我同王義桅教授赴布魯塞爾參加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三次會議。期間,他給歐盟官員和歐洲朋友介紹‘一帶一路’,引起熱烈反響。他講的題目是‘中歐如何開創(chuàng)文明共同復興的前景’,不僅激活了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文明紐帶的歷史記憶,似乎也點燃了中歐開創(chuàng)新人文主義的雄心,讓歐洲在跨大西洋關系之外,多了致力于歐亞大陸互聯(lián)互通的選擇,受到歐方高度贊許。我深切地感覺到,他不僅把‘一帶一路’當作事業(yè),而且當作信仰來對待,與其說研究‘一帶一路’,不如說研究背后承載的民族復興與世界大同,故此才能超越舊學問與老思維。《“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出版后,他深入基層,走向世界,包括接受我的推薦到新疆和中亞調(diào)研,更好地了解了國情與世情,發(fā)表了大量的‘一帶一路’研究成果,被稱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先生’。一年之后,他又推出第二部‘一帶一路’研究專著《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思考更超越‘一帶一路’本身,通古今之變遷,承時代之使命,詳盡而深入地分析‘一帶一路’的邏輯,從而實現(xiàn)對‘西方中心論’歷史觀、‘世界是平的’全球化邏輯的超越。‘靈感來自五千年文明、激情來自萬里河山’。王義桅教授喜歡歷史,凡事肇始于五千年。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心里不只是裝著中華文明復興和中國夢,更著眼于人類文明共同復興和世界各國夢,想來這正是他在國內(nèi)外講述‘一帶一路’時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吧。”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中國與世界經(jīng)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此書的封底推薦詞也說:“王義桅教授是中國學界‘一帶一路’構(gòu)想的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吶喊者,他的新作《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縱論四海,上下千年,讀來暢快淋漓,特別值得關心中國發(fā)展大勢的社會各界仔細研讀。”
三
從人類歷史上看,大國崛起一定會提出引領世界未來的合作倡議和價值理念,“一帶一路”就承載著這一使命。“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標志著中國開始逐漸告別西方邏輯,為世界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不再糾纏于哪個外國月亮比中國圓——其實我們共一個月亮,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提出后,國際社會不只是抽象地談論中國崛起,而是更加關注“一帶一路”。這就一下子把國際話語體系從近代幾百年拉長到兩千多年,解構(gòu)了西方中心論,尤其是命運共同體倡導人類共同價值。
“一帶一路”,全稱叫“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21世紀”。“一帶一路”首先是由鐵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氣管道、輸電線路、通信網(wǎng)絡組成的綜合性立體互聯(lián)互通的交通網(wǎng)絡,其核心詞是互聯(lián)互通——萬物互聯(lián)、人機交互、天地一體,鮮明體現(xiàn)21世紀特色。第二個講“帶”,是經(jīng)濟帶經(jīng)濟走廊與經(jīng)濟發(fā)展帶,是中國改革開放模式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qū)域大合作。”第三個講“路”。中國人有句話:“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閃富,通網(wǎng)路”。在中國,“路”還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實現(xiàn)“道”的一種方式。“道”怎么說的呢?《道德經(jīng)》第42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今天的道就是命運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不是一條,而是很多很多條,大家都有份,因為它是開放的、包容的。
通過說文解字,就不難明白,“一帶一路”四個字可謂濃縮了中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jīng)驗和五千年文明智慧,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但這個中國特色越來越對別的國家產(chǎn)生吸引力,具有世界意義。
正是這種中國自信與自覺,激勵我腳踏實地去鉆研“一帶一路”學問。古人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帶一路”是全新事物,是跨學科的實地考察研究,綜合、前瞻思維尤其關鍵。“一帶一路”在21世紀實現(xiàn)“張載命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并實現(xiàn)人類的創(chuàng)新、協(xié)調(diào)、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fā)展理念,開創(chuàng)全球化3.0版——包容性全球化,助推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彎道超車、變道超車和人類文明共同復興。正在基于這些理念,我還將計劃陸續(xù)推出《再造中國》《一帶一路2.0》等著作,將“一帶一路”學繼續(xù)推向前進。
今天,之所以能以“中國通”實現(xiàn)“天下通”,以“中國夢”實現(xiàn)“世界夢”,首先要感謝秦皇漢武實現(xiàn)“書同文、車同軌”及打通西域,其次要感謝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僅實現(xiàn)孫中山先生“建國大綱”,而且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yè)體系及社會主義制度,通過鄧小平同志開創(chuàng)的改革開放事業(yè)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推動世界經(jīng)濟中心千年后回歸東方。
今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鼓勵更多的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實現(xiàn)共同富裕和共同復興,融通中國夢與世界夢,這就是21世紀的天命吧。
(作者:王義桅 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近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分別獲得2015年“中國好書”、2016年“中國好書”,新著《“一帶一路”:中國崛起的天下?lián)敗罚?/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