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展示的“中華第一硯”是由“進士石”雕刻而成。“進士石”來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整方硯臺上有21枚天然石眼、9只長壽龜及56條神龍渾然一體,栩栩如生;硯臺中間的日月雙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的巨型硯池,以及滾滾的長江黃河和雄偉的萬里長城,被巧妙雕刻在硯臺上,穿插其間,寓意中華56個民族;象征著中華民族在21世紀必將騰飛。整方硯臺氣勢磅礴,巍巍壯觀,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硯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歷史的磨礪,使硯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而成為集雕刻、繪畫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和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
如果要探究中國硯臺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打造工具的研磨器了,中國歷代的文人對硯臺的珍愛可以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刻硯、賞硯、藏硯,成為一種時尚的風氣。硯臺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濃縮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等各種信息。對現代人來說,古硯臺完成了由實用品到藝術品的轉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獨特的收藏價值。
隨著名硯的存世越發稀少,現在許多硯臺的投資收藏人,開始把目標瞄準更多具有收藏價值的硯臺。據說中華第一硯的硯石來自于荊軻的茅草房,此房后被秦始皇燒毀。某天一牧羊人在此發現了該石頭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1994年該石頭被幾位中央美院老師發現后,經過艱辛的雕琢被制作成了“中華第一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