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張家界廬山等或被除名 "世遺招牌"是榮譽更是責任

2013/3/4 17:47:39 點擊數: 【字體:

   
    2013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湖南張家界、江西廬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景區黃牌警告,督促三者在“向公眾科普地球科學知識”等方面整改,否則“世界地質公園”的金字招牌將被摘下。與此機制類似,世界遺產也有警告和除名機制。不斷發生的黃牌警告事件,也提醒著國內管理者,“世界遺產”這樣的牌子,并不只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內容上體現了世界遺產申報和管理的新趨勢,這一點筆者在前文中已進行了闡述。但這份名單給我們的啟迪不止于此。從遺產保護實踐的角度而言,這份新名單也體現了國家文物局關于遺產“動態管理”的精神和思路。在正式“通知”的第二條,國家文物局明確指出:“對《預備名單》實施動態管理。預備名單項目如因保護管理不善,致使遺產價值受到損害,我局將酌情予以警示,或將其從《預備名單》中除名。”
  
  “除名”這兩個字,在2006年的預備名單文件中出現過,但并未引起遺產管理單位的足夠重視。在此次的新名單中,有一些原在名單中的遺產落選,原因可能比較復雜,但其結果也顯示出文物局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啟動了一種“動態機制”。可以想見,由此開始,世界遺產的監測和監督工作會逐漸增強。
  
  這種動態管理機制的形成,與世界遺產組織近年來對一些不符合標準的世界遺產進行除名的行動有關。2007年6月,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世界遺產名錄中取消,原因是該國政府為了開采石油占去近九成的面積;2009年,德國德累斯頓新建的一座大橋由于被認為破壞了易北河谷的文化景觀,經多次警告后依舊建造,而被取消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號。這兩個例子,表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來被認為形同虛設的“除名”機制不再沉默,他們動真格的了。
  
  這不免令我國的不少遺產地心驚膽戰,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多次警告我們的遺產地管理機構。2007年,包括故宮、天壇、頤和園、麗江古城、布達拉宮在內的多項世界遺產被黃牌警告。雖然其中一些是由于我國的文物保護和修復理念沒有被西方主流學界認知而造成的誤讀,但主要原因還在于不良的管理、無序的旅游開發等對遺產本體及其周邊環境造成的破壞。
  
  遺產除名,從最高層級的世界遺產開始,不等于就停止于世界遺產,對國內其他相關的文物保護單位,或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來說,也是一個督促和警示。在享有一個名號所帶來的利益和榮譽的同時,也必須用實際措施捍衛這個名號的價值。但有一些地方的遺產單位,只看到了榮譽帶來的經濟價值,以“建設”和“開發”這樣的詞語為工作的主導思想,偏離了設立遺產名單的初衷。有些城市,本有非常好的古跡遺址資源,卻要大動干戈,拆舊改新,說輕了是讓納稅人花了冤枉錢,說重了是挖了歷史的根基。
  
  在一些政府官員利用遺產大做畸形文章的同時,公眾普遍對遺產的低認知、低認同也令人深感憂慮。在去年“世界遺產公約”誕生40周年的系列紀念活動中,“公眾參與”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通過世界遺產數十年的發展,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普通民眾的認知、理解、支持和參與,是遺產保護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遺產歸根結底,不是政府的遺產,也不是專家學者的遺產,而是民眾的遺產。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在國家文物局每年進行的調查中,還是媒體不斷曝光的新聞中,我國的普通民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保護意識都亟待提升。前幾日,微博上有網友曝光,一名自稱為“梁齊齊”的游客,在故宮太和殿廣場的銅缸上刻下“到此一游”的文字,引發了人們的憤慨。
  
  這個事件又一次告誡我們,文化遺產,本質上是人的遺產。實際上,無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是國家文物局,所采取的黃牌和除名機制,在根本上也是希望杜絕人為層面對遺產的破壞。從這一點上說,世界遺產存在的意義就更為深遠,因為它是一種歷史道德的塑造,也是一種對人的行為的理性約束。(燕海鳴)(原標題:張家界廬山等或被除名 "世遺招牌"是榮譽更是責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2013-03-0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