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麝火”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專治風濕
2012/11/6 16:48:1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種中醫治病的手法如同薪火代代相傳,傳承的不僅僅是醫術,更是一種濟世的精神。
2011年6月,洪湖中醫院的麝火療法被湖北省人民政府錄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麝火療法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祖傳秘方,周祖山是麝火療法的傳承人。
麝火療法的傳奇故事曾廣泛流傳在洪湖農村。那時一名農婦時常走村串戶,為鄉親們治療類風濕病。這個農婦,就是周祖山的祖母。在耳濡目染下,周祖山的父親周承明接過此療法,并發揚光大。
周承明從母親手上接過“麝火”并不像一般中醫世家那樣順利。因為沒有文化,所以周承明直到成年了仍然是農民。新中國成立初期,天資聰明的周承明白天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晚上上村辦夜校學習文化。慢慢地,周承明能夠看懂母親收藏的藥方書籍。但是有了文化后,周承明的人生發展方向卻與行醫“漸行漸遠”。因為積極工作,周承明入了黨,還從村長升任萬家墩蔬菜公社黨委書記。
1964年,周承明到江陵縣農村住隊,用母親傳授的麝火療法,治好了農戶一名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癱瘓的女孩。“周書記還是個神醫!”此事很快成為江陵縣的傳奇故事,前來求醫者絡繹不絕。
此后,周承明“棄政從醫”,先在當時的沙市醫院工作,后又調回洪湖人民醫院。為了改進祖傳秘方治病的局限性,周承明不僅入深山采藥,訪名醫求方,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以身試藥”。有一次,同事打開制劑室的門被眼前一幕嚇呆了:周承明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桌上有一份遺書。原來,周承明是在用自己的身體試驗含有毒性的雷公藤的極限劑量。經過漫長的4個小時后,周承明終于蘇醒過來。通過以身試藥,他摸準了雷公藤的人體適用劑量。
1975年,周承明獻出了麝火療法秘方,并進行了現場演示。周承明辭世后,其子周祖良周祖山兄弟接過“麝火”。一方面培養發展麝火治療研究團隊,一方面對麝火療法進行理論整理。目前,每年到醫院接受麝火療法的病人達兩萬人次。
如今,麝火療法第四代傳人之一、周祖良的兒子周艷華積極投身到麝火療法的發展和推廣事業中。1979年出生的周艷華從醫12年來,一直致力于麝火療法的改進和推廣。他的使命是突破麝火療法的三大“瓶頸”,讓麝火療法療效穩定,不留疤痕,從而讓更多患者更快更方便解除痛苦。(原標題:洪湖“麝火”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專治風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荊楚網-楚天金報(201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