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澳大利亞當代影像展吸引參觀者。中新社發 錢興強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美術館和澳大利亞攝影中心以及新南威爾士大學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移動中的變化——澳大利亞當代影像展”將于13日在此間中國美術館開展,這是中澳建交40周年的重要藝術項目,也是中澳藝術交流的新成果。
澳大利亞的影像藝術是澳大利亞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移動中的變化——澳大利亞當代影像展”展出了澳大利亞具有代表性的影像作品107件,反映藝術家尤其是土著身份的藝術家對于社會現實的感受,對于他們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的關注和對于文化問題,特別是澳大利亞土著文化與澳大利亞本土其他文化在全球化時代關系的思考,展覽在總體上凸顯了澳大利亞當代藝術的文化特征。
在1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主任張晴介紹,展覽中很多作品包括對影像技術媒介的探索,其中的表現手段非常豐富。比如,由藝術家沃里森·桑頓創作的3D影片作品,正是運用了高科技的影像手段,將作品置身于虛擬的3D環境中,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參與“移動中的變化”的藝術家們拒絕了常見的土著和托雷斯島民藝術的視覺傳統,沒有將原住民和非原住民文化分開歸類,而是利用影像作品充分講述了澳大利亞人特別是土著人的共性特征,將表達原住民創作思維的藝術了置入了全球化的語境之中,并為中國觀眾與澳大利亞藝術文化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記錄高夫·惠特拉姆1971年和1973年訪華之行的照片。高夫·惠特拉姆40年前訪問中國,促進了中澳兩國的文化藝術交流,他當年訪華之際恰逢澳大利亞藝術委員會及原住民事務部建立之年,這從歷史時間角度呼應了“移動中的變化”的展覽主題。
據悉,展覽將從11月13日持續至12月13日,占據中國美術館13到17號一共五個展廳。(原標題:澳大利亞當代影像展登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