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國內(nèi) >> 瀏覽文章

藏在家史中的姓名密碼

2012/12/11 18:16:28 點擊數(shù): 【字體:

    陳 翔

    大陳莊,是新蔡縣一個地處汝河岸邊的普通村莊。全村541口人,除一謝姓人家外,其余皆為一世祖陳敬的后代。在翻閱新修的陳氏家譜,查看每家牌位的時候,我第一次親密接觸到了大量的姓名信息,強烈感受到了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情趣。

    鄉(xiāng)村姓名是鄉(xiāng)村生命個體的外在符號。嬌柔的小名、氣魄的大名、生動的外號和親昵的輩分名,正是鄉(xiāng)村美麗生命的不同展示。

    小名

    小名也叫乳名或奶名。鄉(xiāng)村孩子降生3天左右,家長一般找村里德高望重或脾氣相投的人給孩子起個小名。少數(shù)村民自己給孩子起小名早有準(zhǔn)備,絕大多數(shù)不加思索信口拈來,從來不需要字斟句酌。

    村里男孩、女孩的小名用字各有偏重。男孩小名常用字:發(fā)、偉、龍、國、建、華;女孩小名常用字:娥、花、芝、芳、英、榮、蘭、香。鄉(xiāng)村小名,全部是兩個字。

    村里人起小名,也沒有一定之規(guī)。親戚間的孩子比著起小名:姐起名叫春仙,堂妹起名叫春香;哥哥家的孩子起名叫紅超、紅杰,本家的兩個閨女起名叫紅亮、紅梅,姐姐家的孩子起名叫紅衛(wèi)、紅花、紅靈。按動物起小名:刺猬、老虎、賴狗、獅子、小狼、巨狼、小貓、鱉子。重男輕女的人家會下功夫起男孩的小名:保住、栓住、寶玉、寶童、寶龍、中用。按輩字起小名:金字輩的,起名叫金玲、金山、金胖、金愛。前后兩字顛倒起小名:老大起名叫宣娥,老二叫娥宣。按排行起小名:老大、老二起名后,下面3個分別叫小三、小四、小五。按鄉(xiāng)村俗語起小名:毛孩、賴毛、孩兒、尿壺、短子、老擺。男孩起女性文字的小名:留妮、賴妮、小妮。

    觸景生情起小名的更是多數(shù):一連生幾胎終未成,最后成一個起名叫鐵頭;秋天里出生,起名叫秋生;正月里出生,起名叫得歲;出生18天后爹死,起名叫苦瓜;頭生是個男孩起名叫會生,二生又是一個男孩叫連生;單傳幾輩后生個男孩,起名叫小旺;頭生是個男孩,想要個女孩,二生真生了個女孩,起名叫小巧;在河工干活期間生了個兒,起名叫治河,又一胎還是兒,起名叫河胤;同夜出生,先生的起名叫得胤,后生的起名叫雙胤。

    以“大”、“小”字開頭起小名,是村里人起小名的慣性使然。如大宣、大紅、大妮、大定、大云、大娥、大毛,小等、小撇、小謎、小月、小斗、小菜、小改、小收、小認(rèn)。

    小名的稱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起小名時不帶“小”字,后改稱為了帶“小”字的小名。如小名紅偉,后改稱小偉,小名全利,后改稱小利;小名叫書華的,因為是家里的老大,后改稱為了大華。

    小名屬非正式的名字。即使你鶴發(fā)滿頭,一位長輩小小少年理直氣壯,高高在上地直呼你的小名也不屬違反常理。

    大名

    大名也叫學(xué)名。村里人起大名的主要作用是適齡入學(xué)和干活記分。不上學(xué)的男性也起大名,但不上學(xué)的女性鮮有大名。

    一個村子里輩“字”據(jù)說是先人們按照金、木、水、火、土相對應(yīng)的字排列好傳下來的。從陳氏家族牌位上看出,5代以前的輩字時有時無,先人們沒有意識到這一現(xiàn)象會影響后世。5代以后,陳氏的輩字才固定下來,從第6代起,先人們把輩字延續(xù)列入了計劃,他們選了一個個吉字供后人使用。現(xiàn)在大陳莊輩分得以延續(xù),正得益于那時先人們的明智決定。

    村民大多起3個字的大名,從名字上須能看出輩分。名字的第1字是“陳”姓,第2字是輩字,第3字才是與其他同輩的人加以區(qū)別的關(guān)鍵字。基本格式是:名字=陳+輩字+區(qū)別字。比起起小名,起大名較為簡單,前2個字是固定的,只需找一個男女有別的第3個字就成。如陳培玉是“培”字輩,陳志升是“志”字輩,陳金蘭(女)是“金”字輩。男性大名的主要區(qū)別就在第3個字上。

    村里男性大名的第3個字有許多習(xí)慣用字。上、下有3輩人共同使用的第3個字有:海、魁、德、國、明、偉、甫、勛;上、下有4輩人共同使用的第3個字有:宇、生。

    改革開放后,村民的文化程度日益提高,大部分年輕人走出大陳莊后視野大大開闊,起大名也趕起了時髦,有一大部分人起2個字的大名,如陳萍、陳聰、陳陽;就是起3個字的大名也干脆不用輩字,如陳曉琳、陳文博、陳涵宇。

    外來異姓女性,自從踏入大陳莊大門的那一天起,就被改頭換面,重新包裝成為了真正的陳姓人氏。我母親姓李,嫁給我父親后,就莫名姓了陳,大名稱陳李氏。她的李姓兄弟姐妹也都叫她老陳。如今,84歲的她生活在城市里,仍依陳姓“揚名”,年輕的鄰居叫她陳大娘,年齡相仿的叫她陳嫂子。

    同名,如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歷史階段的不同答案。村里族人正在醞釀續(xù)增輩字,以改變村里同輩之間同名的亂象,避免晚輩與長輩之間同名的尷尬。

    村里人的大名一般在正規(guī)的場合使用,陳氏家譜與祖宗牌位,是一個個陳姓大名存在的最終記憶載體。

    外號

    外號也叫綽號,是大陳莊人依據(jù)某位村民的日常表現(xiàn)及特征,在本名之外為他私下里另起的一個名字。外號往往語言凝煉,形象逼真,反映一個人張揚的個性特點。按性格特點起外號:認(rèn)直理,辦事不會拐彎磨角,外號叫別筋;能講會說,外號叫撥撥嘴、鐵嘴鴨子;辦事拖拉、不緊張,外號叫意識;從小愛爬高上低,外號叫猴妮;小肚雞腸,常心生暗氣,外號叫氣筒;不愛洗手洗臉,外號叫老黑。按長相起外號:門牙大,外號叫大牙;門牙掉一個,外號叫老豁;表情嚴(yán)肅,少有笑臉,外號叫啞巴臉;怕拉壯丁,自殘一只眼,外號叫瞎子。按手藝起外號:弟兄4個都會木工,外號分別叫大木匠、二木匠、三木匠、四木匠。

    我的一位本家大娘陳高氏,1919年生,體格尚健,思維敏捷,言辭流利,曾數(shù)次吟唱她那一代大陳莊人的外號順口溜。大娘沒有文化,也不曉得如何表述字意,我把順口溜錄下,反反復(fù)復(fù)收聽對比,才湊合著用表音文字記錄了下來:“吱吱了了天明家,大紅臉老化家,刻刻喀喀小林家,美人條子小東家,會說會演麻子家,嗷嗷叫臭皮家,大蔥脖子貓虎家,不言不語行戶家,芝麻朗黃頭發(fā),還是陳莊定成家。”經(jīng)考證,這段順口溜形成于上世紀(jì)四五十年代。且不說文字是否準(zhǔn)確,單單能保存下來,就已經(jīng)彌足珍貴。村民閑聊時,說到“穿大衣里”,就知道是陳志懷家。據(jù)傳他確實穿過他姨的大衣,其實那也無可挑剔,村民們只是為了逗樂罷了。一提到“美人條子”,就知道是陳周氏,她人長得漂亮,大高個,漫長臉,是昔日里村民們公認(rèn)的村花。

    村里起外號是一輩輩的起,老輩人有老輩人的外號,小輩人有小輩人的外號。大部分外號會伴著一個個村民“出生入死”,而真正的小名、大名卻似乎難覓影蹤。

    輩分名

    大陳莊是一個饃掰開發(fā)展起來的,彼此間骨肉相親,藕斷絲連。以輩分名相稱,是一直以來鐵打不動的風(fēng)俗。

    輩分名是一個人在村里的坐標(biāo)位置,橫坐標(biāo)是大、小排序,縱坐標(biāo)是長、晚排序。橫坐標(biāo)在前,縱坐標(biāo)在后。橫坐標(biāo)是固定的,縱坐標(biāo)是活動的。大、小排序一般按同胞兄弟大小排列,叔伯兄弟多了有時也合并排序,而且男、女還要分開排序。長、晚排序是兩人間輩分的相對差距。橫縱坐標(biāo)的結(jié)合就產(chǎn)生了一個人的輩分名。

    任何一位村民都因坐標(biāo)不同而擁有數(shù)個輩分名。陳姓男性輩分名的樣本是:三爺、三大爺、三叔、三哥、三弟等;陳姓女性輩分名的樣本是:三姑奶奶、三姑、三姐、三妹等;外來異姓女性輩分名的樣本是:三奶奶、三大娘、三嬸子、三嫂等。“三”是某人的大小排序,三字后面的稱呼則是他(她)人與其的輩分差距。村里人的大小排序、輩分差距,婦孺皆知,輩分名是建設(shè)和諧鄉(xiāng)村的抓手,是村里人維系親情的重要紐帶。

    村里人相見,從來是不叫尊稱不說話。村里的稱呼中有很多慣例是約定俗成的:晚輩見了長輩,只叫輩分名。年長的長輩見了年幼的晚輩,小名、大名、外號都可叫;年幼的長輩見了年長的晚輩,只叫大名,小名、外號一般極少叫。

    年長的平輩見了年幼的平輩,可叫小名、大名、外號;年幼的平輩見了年長的平輩,不喊小名、外號,只叫大名、輩分名。

    陳氏家族的姓名真相,是鄉(xiāng)村生活的生動畫卷,是農(nóng)村社會的真實寫照。大陳莊多姿多彩的姓名中間隱藏著村民們?nèi)粘龆鳌⑷章涠⒌囊淮钭阚E,隱藏著村民們櫛風(fēng)沐雨、寒來暑往的一段段滄桑歲月。(原標(biāo)題:藏在家史中的姓名密碼)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wǎng)(2012-12-11) 
0
相關(guān)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