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商周時"鼎"或為最早火鍋 漢代人已吃"鴛鴦火鍋"

2012/12/18 14:10:09 點擊數: 【字體:

 
    眼下正處寒冬。火鍋,大概是這個時節消費者最喜歡點的一道菜,從考古發現來分析,中國人吃火鍋確是有傳統的,早在兩三千年前上古商周時期,已開始吃火鍋了。

    那么,古代中國人怎么吃火鍋,喜歡吃什么火鍋?

    商周時期或吃“小火鍋”,戰國墓內發現“狗肉火鍋”

    如果追究火鍋的源頭,當從商周時期的青銅鼎說起。

    鼎是商周時期人們做飯做菜、祭祀最常用的炊具——即今天的鍋。鼎與鍋的不同之處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臺,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飯時將木柴放在腹下燃燒就行,不少鼎出土后,腹下有煙熏火燎的痕跡,就是這種原因,而這正是火鍋的加熱特征。

    這種鼎,其實就是一種火鍋,將炊器與盛器結合到了一起。

    2010年11月,在陜西西安咸陽機場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戰國時期秦墓。在墓的壁龕中發現了一件青銅鼎、一件青銅鐘和一件漆器殘件。此鼎高20厘米、腹徑24.5厘米,有蓋,令考古人員驚訝的是,鼎內竟然還有骨頭湯。骨頭經鑒定,被認定是狗骨,證明這是一鍋狗肉湯,被圈內趣稱為 “狗肉火鍋”。這說明,狗肉火鍋古今中國人都喜歡吃。此發現經媒體披露后,引起轟動。

    而在更早的西周,甚至再早的商代墓葬考古中,也出土過火鍋。

    1974-1975年,在陜西寶雞市茹家莊發掘了兩座西周墓葬,其中一只出土于二號墓中,上面有銘文“白乍井姬鼎”。此鼎造型奇特,只有一只足,上部是立耳鼓腹圓鼎,底部中央有一圓柱鼎足,立于一個三足盤上。經分析,這不是普通做飯的鼎,而是當時的火鍋,底部盤內可置炭火加熱,方便將火源與菜品一起端到桌上。從其容量來看,盛滿菜也只夠一人食用,進而推測是分餐制情況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鍋”。

    漢代人已吃“鴛鴦火鍋”,染爐將調料加熱后涮蘸

    到了漢魏時期,人們吃火鍋更為普遍了。從考古發現來看,此時已有各式各樣的火鍋,火鍋的材質也不局限于青銅一類,出現了鐵火鍋、陶火鍋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鍋”外,那時人們還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湯、燒煮不同口味的鴛鴦火鍋。

    南京博物院在江蘇盱眙縣境內大云山西漢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直接證明墓主、西漢江都王劉非是一位十足的火鍋“吃貨”。而且,不只證明他喜歡吃火鍋,還證明他吃的是“鴛鴦火鍋”。分格鼎,就是將鼎分成不同的燒煮空間,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湯串味,其飲食原理就是現代的鴛鴦火鍋,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飲食習慣的食客。鼎分5格,中間圓格外面再分出4格,可以將豬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這類肉品,放在不同的格內,從而能吃到5種不同風味的火鍋。

    劉非很會吃火鍋,在分格鼎旁邊還出土了兩套“染器”。所謂染器,就是吃火鍋時放作料的盤子。從這些來年的考古發現來看,染器有的是盤狀,有的則呈杯狀,如果有加熱裝置,則稱為“染爐”。從染爐的出土來分析,漢代人吃火鍋與現代人的吃法稍有不同,將調料加熱后,再涮蘸著吃。

    2007年初在南水北調工程、湖北鄖縣境內上寶蓋遺址上發現的一只陶質火鍋,則與現代鴛鴦火鍋設計完全一樣。經鑒定,此火鍋系西漢時期炊具,可見當時的鄂西人也吃火鍋了。類似的陶質火鍋,在重慶云陽2000年前的一座漢墓中也有發現。這是一件釉陶質釜灶,釜灶相當于今天的燙火鍋,應該是根據墓主生前生活中的實物,原樣制作出來的隨葬明器。可見,以吃火鍋著稱的重慶人,在2000年前就好這一口了。倪方六(原標題:商周時"鼎"或為最早火鍋 漢代人已吃"鴛鴦火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沙晚報(2012-12-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