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華陰老腔傳人的傳承之憂:戲臺不見少年郎

2013/4/28 18:01:12 點擊數(shù): 【字體:

  中新社陜西渭南4月28日電 (記者 阿琳娜)“華陰老腔隊伍青黃不接,極少有年輕人愿意學習,很難想象以后會是何種局面。”現(xiàn)年76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振中向中新社記者談及老腔,言語中不乏擔憂。

  王振中生來眉發(fā)如雪,被人稱為“白毛”。2008年他被中國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代表性傳承人”稱號,現(xiàn)將主要精力用于培養(yǎng)學生和創(chuàng)作老腔劇本上。

  老腔是中國最古老的音樂之一,孕育于陜西省華陰市三河口地區(qū)。長期以來,華陰老腔都是作為當?shù)貜埣覒糇宓募易鍛騻鞒写嬖冢⒂兄粋鞅拘毡咀濉⒉粋魍馊恕髂胁粋髋纫?guī)定。

  雖已過古稀之年,一眼看去略少幾分精神,但一聽到老腔的樂聲,王振中立刻精神抖擻。懷抱月琴在舞臺上表演時,他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時而放聲大笑,時而與眾人一起狂吼,完全不像一位七旬老人。

  王振中不足10歲便開始學習秦腔和眉戶,后拜師學習華陰老腔。曾在張藝謀拍攝的電影《活著》中擔任片中老腔的演唱者,陜西作家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被改編為同名話劇時,他也受邀參與演出。

  從事老腔藝術多年,王振中會彈月琴,能拉板胡,并對老腔的伴奏樂器不斷豐富和完善。老人家中一間屋子里放置著各種老腔演出的樂器,閑暇時間經常在此琢磨。他還精通樂理,能移植和編寫劇本。

  因傳承的封閉性,以及題材相對遠離現(xiàn)代生活,受電視電影等娛樂休閑方式的沖擊,老腔近年來逐漸沒落。令王振中略感欣慰的是,從“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皮影伴唱到“聞其聲見其人”的臺上表演,華陰老腔以其獨特的表演方式和唱腔,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被更多人關注。

  為了更好地傳承老腔,王振中也破除門第之見,無論男女、親疏,只要喜愛老腔者前來學藝,他均傾囊相授。“只要有人愿意學,我就會盡量地給教。”經過多年努力,他已培養(yǎng)出多位可獨當一面的老腔表演者,其中包括女弟子。

  但這并不能改變老腔后繼乏人的窘境。老腔的舞臺上很難看見年輕人的身影,與鼎盛時期不可同日而語。目前,華陰老腔“正規(guī)軍”不足30人,且年齡多在50歲以上。

  作為老腔的傳承人,“能在有生之年,培養(yǎng)更多的老腔傳人”是王振中的最大心愿。但“前來學藝的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極少有年輕人。”王振中向中新社記者坦言,老腔藝人“青黃不接”的狀態(tài)讓他十分擔憂。

  為了保護老腔藝術,當?shù)赜嘘P部門仍陸續(xù)開辦培訓班培養(yǎng)新人,整理并創(chuàng)作老腔曲譜和劇本,組織藝人演出,以期老腔能夠流傳延續(xù)。(原標題:華陰老腔傳人的傳承之憂:戲臺不見少年郎)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2013-04-2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