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微博搶票,開通微信公眾平臺……如今,曾在藝術殿堂里曲高和寡的傳統文化,開始越來越受到新生代觀眾的關注和青睞。第四屆非遺節就借助官方微博、微信、微電影、APP手機應用軟件、短信等新媒體,拉近與粉絲距離,邁進“微時代”。
本次梅花獎期間,非遺節官博通過在微博舉辦搶票活動,讓戲曲愛好者更深入了解戲曲的傳統魅力。由于搶票活動太火爆,甚至連首次沖梅成功的川劇小生王超也不得不親自上陣,搶起了自己折子戲專場的門票。此外,非遺節已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還將推出APP手機應用軟件,讓用戶能夠提前洞悉非遺節的精彩內容。
相比于微博的短小精干和微信的即時直接,微電影則是一種需要細細品味的傳播載體。據悉,在市非遺保護中心的支持下,通過與專業團隊合作,非遺節將推出四川省第一部非遺題材微電影。該電影將以四川獨有的非遺項目清音為主題,深入藝術舞臺的幕后,探尋非遺項目的傳承之路和藝術名伶的非遺人生。(原標題:第四屆國際非遺節走進“微時代” 新媒體與粉絲拉進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