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投資和制作公司傳奇影業正在聯手中國最大的電影制作和發行公司中影集團啟動推遲約2年之久的電影合作項目,試圖有機融合美國攝制技術、營銷的優勢與中國的悠久歷史、豐富題材。
與此前合拍片中糅合一些“中國元素”重點吸引中國國內觀眾相比,這個中美合拍電影項目將聯合創作面向全球觀眾的“中國故事”。
傳奇影業參與制作包括《宿醉》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等知名系列電影,與中方首部合拍的影片將是講述長城建造歷程的《萬里長城》。長城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被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北京大學文化學者張頤武認為,從在美國電影里“貼”中國元素,到嘗試面向全球市場量體裁衣講述合拍的中國故事,表明中美合拍電影已經不滿足于初級階段資金和市場的融合,而是謀求向全球展示文化層面的高度融合。
最近在華熱映的《鋼鐵俠3》制作了中國“特供版”,雖然幫助讓票房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中國觀眾普遍認為“特供版”的內容顯得過于突兀,與故事主線無關,這種讓所謂“中國元素”“打醬油”的做法令許多中國觀眾頗感不爽。
長期在華工作的電影制作人羅伯特·凱恩說:“額外的幾分鐘情節無助于這部影片,甚至造成了損害,讓許多中國觀眾似有受人擺布的感覺。”
“定位全球,更能把中國電影做好”,在跨國娛樂傳媒集團DMG首席執行官丹·密茨看來,美國文化是“橫”的,歷史短人種多,在電影中喜歡談未來;而中國文化是“豎”的,歷史悠久,人的類型統一,拍電影樂于講歷史。“如果‘橫’‘豎’能融合到一起將會更有力”。
人文交流是兩國之間增進了解,建立互信的重要橋梁,電影則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加強兩國人文交流達成重要共識,兩國政府同意就此建立一個新的雙邊機制并寫入了《中美聯合聲明》。
作為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012年訪美的重要成果之一,中美兩國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包括美國進口大片配額新增14部,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
即將于7日至8日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的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的會晤,是兩國政府換屆后,中美元首之間首次面對面接觸,將為中美共同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提出指導性意見。分析人士預計,進一步推進兩國人文領域的交流也是其中重要議題之一。
然而,中美電影合作計劃在美國國內卻遭遇某些障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12年對多家知名美國電影制片商在中國市場經營情況展開調查。
當時,美國著名電影制作公司夢工廠正在和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企業以合資的方式,在上海成立“東方夢工廠”,正式將好萊塢的制作團隊落戶中國本土。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展開上述調查,似乎并非巧合,也給中美電影深入合作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知名影評人畢成功認為,中國電影市場也需要建立起更加健康透明的市場化運作秩序,適當為國外電影松綁,才能打消中美電影合作的疑慮。
盡管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和好萊塢電影的熱銷地,但一些在中國票房市場勢如破竹的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卻頻頻遭遇“寒流”。
張頤武指出,中國電影有“走出去”的急切愿望,此次中影集團和傳奇影業的合作無疑將使中國電影對好萊塢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能夠學習西方先進的市場運作模式和跨文化輸出的經驗技巧。(原標題:中美電影合作升級:從“中國元素”走向“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