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文化遺產要靠年輕人傳承

2013/8/16 10:02:37 點擊數: 【字體:

文化遺產要靠年輕人傳承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于海廣主編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向世人介紹和宣傳中國的優秀文化遺產,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主編于海廣在接受采訪時說。

  2001年至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29項中國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這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逐項進行剖析,讓人們了解它們為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佼佼者。

  于海廣對非遺的話題津津樂道。談到編寫初衷時,他說:“近年來,我們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很大,投入也很多。非遺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做這項工作感到很自豪。書剛剛出版一年,就得到社會和讀者認可,我和我的團隊感到很高興!”。

  于海廣之前主要研究考古,非遺對他來說是一個陌生的研究領域。于海廣坦言:“編寫這本書時,壓力很大。對這29項中國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解讀,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他們在逐項的論述中,要查閱和核對大量紛繁復雜的文獻,包括歷代的歷史、地方志和其他文獻記載。對各項非遺項目的內涵分析,都需要認真地品味和揣摩,梳理和分析,探尋該項遺產的精華所在,每個項目的寫作都充滿挑戰和探究的過程。

  從入選的2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看出,它們中有書法、篆刻、剪紙藝術,有粵劇、花兒、西安古樂等民歌藝術,還有南京云錦、宣紙傳統制作技藝等。于海廣說:“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都有獨特的信仰和習俗,都有適合本民族的生活、生產方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中國地域遼闊、千差萬別,不同自然環境形成了多樣的地理單元,造就了該地的人們生產方式、生活習慣迥然不同,文化遺產多樣性就表現的比較突出。因此,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很多,千姿百態,國家級的就有幾千個,我國向聯合國申報的非遺項目,是從優秀項目中好中選優的。這些項目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屬于世界頂級的,必然受到世界關注和認可。”

  在談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沖突時,于海廣表示:“我們國家在非物質文化保護方面起步較晚,特別是由于國際大環境,比如現代化進程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導致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忽視和輕視。”他舉例說,譬如古琴藝術,既有制作古琴的技能,又有優美的琴曲以及高雅的彈撥表演,三者缺一不可。每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千錘百煉、精益求精的典范。對于這些中國最優秀的文化遺產,不僅要保護,還要傳承,而傳承的任務主要靠年輕人去完成。(記者 譚 華)(原標題:專家:中國最優秀的文化遺產要靠年輕人傳承)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08-1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