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內景
2013年,腓特烈堡舉行雅各布森肖像大賽開幕式
慶王府大門
美泉宮凱旋門
提要:8月28日至30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組織的“2013恭王府論壇———中歐王府與古堡遺址博物館發展之道”在京舉辦。來自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羅馬尼亞、波蘭、拉脫維亞等11個國家,18家古堡的24位代表,以及中國恭王府、慶王府代表等就中國王府和歐洲古堡的歷史、文化傳播、旅游資源、合作模式等展開了探討交流。本刊特選編恭王府、丹麥腓特烈堡、慶王府及奧地利美泉宮代表的精彩發言,以資中西交流借鑒。
從功能屬性上入手,我們將城堡、王府這類文化遺存分成了私屬空間、專屬空間、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是完全開放的,承擔著旅游和博物館的職責。私屬空間是由個人和主人所有,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主人也賦予了它特殊的功能,比如說開設文化沙龍等等。專屬空間是將這些文化遺存作為特殊用途使用,有的變成了科研機構、機關部門的辦公場所,有的變成了大中小學的教育場所,這種改變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文化遺存原有的魅力。還有在歐洲普遍存在的,將城堡改造成酒店、飯店,讓人們在獨特的氛圍中感受歷史、了解文化。相信這三類包含了大多數中國王府和歐洲城堡等文化遺存的形態。我們的保護與利用也是建立在這三種形態之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空間目前在中國是一個發展方向。私屬空間在公眾的腦中逐漸逝去。對專屬空間的認識,東西方還有一定的差距。對于今天來講,如何保護好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并加以利用,這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恭王府與歐洲城堡的很多領域有共鳴。在封建時代,皇帝的兒子都要封王,他們被分封到各地。到了清朝分封于外地的形式被取消了,王府大多建立在北京城內,成為貴族宅邸。隨著皇權時代的結束,盛極一時的恭王府也迅速衰敗。珍貴的藏品被變賣一空,而且幾次易主或挪作他用。最繁雜的時候恭王府里住了兩百多戶居民、幾個單位,學校、機關、辦公場所融為一體,王府的景觀原貌被嚴重破壞。
作為珍貴的文物遺址,恭王府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78到2008年,如何保護、修繕好恭王府,使其恢復原貌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我們確定了讓恭王府按照其最興盛時期的歷史原貌進行恢復的修繕原則。之前的、有重要價值的歷史信息都要完整地保留。這一方面要依靠古建筑及附屬文物遺留的痕跡,另一方面要參照歷史照片和歷史資料。其中,1869年的設計圖紙和1937年梁思成營造學社的實測圖是準確恢復恭王府原貌最重要的參考資料。
作為目前唯一有條件對社會開放的清帶建筑群、多數公眾了解清代王府文化的孤本,我們逐漸清晰了自身的屬性。我們的功能就是文物保護、旅游開放、特色博物館、文化空間和產業平臺。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感到這四項職能并非是恭王府所獨有的。縱觀海內外的文化遺址和文物遺跡多具備上述功能,大家只是根據自身的特點不同而有所側重。恭王府這幾年在這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總結起來我們可以說,恭王府有四項文化資源:第一,展示以恭親王為代表的、清代王府文化為體現的歷史名片,紅樓夢與恭王府關系為核心的文化名片,和珅傳奇經歷為背景的旅游名片,以及福文化為代表的王府名片。為了充分利用好恭王府的文化資源,圍繞四張名片發揮職能,一方面要創建國家5A級景區、國家博物館,另一方面要通過文化傳播、研究展示、產業經營和運營保障四項能力,使恭王府真正成為公眾了解歷史、認識傳統、體驗文化的公共空間。
丹麥腓特烈堡:歷史的延續性與為了明天建造的博物館
蒂爾德·赫丁
丹麥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在很多人心中,丹麥非常知名的一點,是作為《安徒生童話》誕生的國家。在這里,我還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我所工作的離哥本哈根非常近的腓特烈堡,以及我們的館藏和城堡的歷史。
腓特烈堡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堡,是在16世紀的前40年修建的。它主要是受到了荷蘭建筑風格的影響。它也是我們在哥本哈根、在北歐非常常見的建筑風格。腓特烈堡的建筑師是克里斯蒂安四世,他于1588年到1648年在位,是丹麥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性格很奔放、很高調。他也建了很多的建筑,去哥本哈根不可能錯過他的建筑,歐洲北部和哥本哈根很多的城堡都是他建的。他還是很多丹麥小孩都知道的國王。如果你問一下四五歲的丹麥孩子,你知不知道丹麥的國王和王后,他會說馬蒂爾德王后,同時,他也會說克里斯蒂安四世。他建了很多了不起的建筑,還到處打仗,使得國家入不敷出。
腓特烈堡也是他的建筑之一。一開始這個建筑是皇室的居所。有的國王選擇住在腓特烈堡,有的把它作為聚會或者狩獵的行宮。1859年的冬天非常寒冷,城堡突然著火了。人們想了許多辦法,也無法滅火。因為當時湖已經結冰了,要從湖里打水來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說那是一場災難性的大火。大火之后人們必須要修復這個城堡,重建腓特烈堡成為了國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人們捐了很多錢,即使是窮人也捐錢。其中有一個公民捐了很多錢,并且積極地參與到城堡的重建中。他就是雅各布森先生。大家如果喜歡喝啤酒,可能知道嘉士伯啤酒,這種啤酒就是雅各布森釀造的。他非常熱愛這個地方,捐了很多錢,雇傭了非常優秀的建筑師,并且從很多方面都幫助了城堡的修復。
因為很多人都參與了修復的工作,人們認為它不再是皇家的城堡了,提出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國家歷史博物館。1878年,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幕了。這個博物館也是雅各布森的努力成果,嘉士伯基金會和這個博物館仍然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城堡是國家的,博物館是嘉士伯基金會的。
城堡里面有一些很美的房間。其中一個漂亮的房間就是大教堂,它當時沒有被大火破壞,可以用來進行大型的宗教活動和皇室活動。很多國王都是在這個教堂加冕的。現在這個教堂仍然在運作,每個周日都要做一些禮拜活動,還可舉行葬禮和婚禮。城堡大廳的重修,花了三十年。現在已經修好了。孩子們都非常喜愛。
雅各布森受到了凡爾賽人的影響,他希望人們走進這個博物館,就像走進了歷史書一樣,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人物,比如國王、王后、藝術家、科學家,可以看到他們的畫像。而且博物館里某一個房間會代表某一個時代,這個房間里面充滿了時代的內容和元素。
現在我想談一談我們的館藏以及如何交換館藏,怎么樣才能使博物館跟上時代的腳步。我們有大量的肖像和歷史畫,如19世紀中葉克里斯蒂安四世加冕的場景。這是我們的傳統。怎么樣讓它適應今天的時代呢?于是我們每過一段就會畫一些新的歷史畫,這樣可以保持歷史的延續性,而且為未來的子孫創造新的歷史畫卷。我們這個博物館是為了明天所建造的博物館。比如丹麥參與了入侵阿富汗的活動,這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因此我們也把它放到了我們歷史畫卷中。
人物肖像中不僅有古時候的重要人物,還有一個現代館。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以及在本世紀里的一些重要人物,我們會邀請一些畫家來畫像。比如王室的畫像,還有一些重要的藝術家以及科學家、政治家的畫像。2011年我們也給前首相畫了像。我們不斷地增加新的畫像,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博物館能夠跟上時代。
跟兒童的互動也很重要。我們總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比如說2011年我們開始了一個新的項目。“如果說穆罕默德想去爬山的話,山就一定要走到穆罕默德面前來”是我們的一個諺語。這也是我們經常遵循的原則。為了把我們的一些畫像和歷史知識向丹麥的小學和中學傳播,我們在網上組織一些知識競賽,讓小學和中學的歷史課加入一些城堡的內容。三輪比賽之后,最成功的一個班級受到了我們的邀請。他們最后的決賽在我們的城堡里進行,而且我們還給成功的班級頒獎。將來我們會把這個辦成一個年度的比賽。我們相信可以重新定位自己,通過使用因特網和網上的資源讓我們和時代聯系得更加緊密,能夠吸引到年輕人,并且更好地傳播我們的知識和形象。所以我們不局限在賣門票,而是更多地把內容放在網上。
說到我們的肖像畫傳統,我們現在有一個肖像大賽,叫做雅各布森肖像大賽,在最近八年中舉行過四屆。我們邀請北歐地區的藝術家送來他們的作品,挑選一些最好的。芬蘭、丹麥、挪威等都參加了這個比賽。我們盡量把它擴大,也邀請了俄羅斯的畫家。這個比賽的作品在我們的大廳中展覽。今年的獲獎者中有一位俄羅斯畫家,還有一位英國畫家。目前有一個丹麥和俄羅斯的關于兩個國家如何相互影響的展覽正在我們的古堡展出。我們還會舉辦一個展覽,把我們的展品送到俄羅斯。我們希望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創造新的機會,吸引年輕人、兒童,并且跟國際上其他博物館進行密切合作。
天津慶王府:中西合璧的建筑元素與修舊如故
馮軍
1860年天津開埠,有九個國家在天津設立租界,保留時間最長的是英租界,有85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和北京的關系比較特殊,當時很多下野的政客、社會名流和清政府的遺老遺少紛紛在天津定居,尤其是比較集中在天津的英租界五大道。在上世紀20年代,五大道已經有了完整的路網規劃,是按照英國花園城市理論建設成的一個比較舒適的居住區。我們今天介紹的建筑慶王府就位于五大道。在五大道有許多歷史建筑的遺存,這里包括了古典復興、折中主義、現代主義,也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慶王府始建于1922年,1925年慶親王載振舉家遷入,在這里安家。之后半個世紀的時間,它成為天津市政府的辦公單位,然后進入維修階段,維修一直持續到2011年。
在這種建筑里面,中國建筑的元素和西方建筑的元素無處不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當時天津租界里建筑風格的一個典型代表。慶王府室內現在還保留有完好的彩色玻璃和玻璃絲畫。玻璃絲畫是玻璃絲編織而成的畫,它不但能起到通風的作用,還透明得像玻璃一樣。但是現在這種編織工藝已經失傳了。
載振從小德張手里買下這座房子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對這個房子進行過改動,他十分喜歡這座房子的設計者小德張的設計理念。載振在這個房子里面度過了22年的時光,直到他去世。載振在天津投資了交通旅館、勸業場、渤海大樓。
慶王府使用荷載一直比較大,再加上一些戰爭的破壞,房屋損壞比較嚴重。2010年,我們開始了慶王府的維修工作。在天津,對于歷史建筑的保護強調“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和安全適用”的原則。在慶王府整修過程中,我們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建設中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訪問了很多曾經在這里生活和工作的老人。在整修過程中國家文物局和住建部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小德張和載振的后人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如 慶王載振的孫女愛新覺羅·毓宜女士。
慶王府的主樓運用了一些中國傳統的風水學理論,對它的平面按照五行進行了劃分。建筑的平面功能,原來是居住,后來是辦公,我們這次要讓它作為多功能的建筑出現,對它的平面進行了重新的分解。在修復慶王府之前,我們先對建筑原有的地面、吊燈、玻璃、庭院里的植物和假山做好了防護,以避免整修過程中可能會有的一些損壞和破壞。對慶王府原來的木地板、損壞的木地板我們進行了重新安裝,都是用的同年代的材料進行安裝。在慶王府的中庭,我們保留了琉璃柱和葡萄吊燈。當時很多樓梯和門被刷成了黃色和綠色,我們在整修過程中把這些后加的顏色全部磨掉,顯露出木材原有的色彩。在整修過程中我們還相當意外地發現了彩繪。在清理的過程中,我們完全按照手工的方法,沒有使用任何的化學試劑,把相對保存完好的建筑壁畫完美地呈現出來。
在國家消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慶王府的消防系統完成了升級。空調由原來使用的壁掛式空調改成了VRV變頻空調系統。在慶王府外沿的修復上,我們和上海同濟大學一起對原來的外沿的刷石材料進行了物理檢測和化學分析,用砂巖清洗注射法進行了清理。 慶王府主樓的臺階比較陡峭,室內的樓梯也比較陡。老人和兒童不方便使用。這一次整修我們在主樓的西面加了一部外掛電梯。
我們在對慶王府進行修復的時候,連同它旁邊的一些里弄式的建筑也進行了整體的保護,把功能進行了細分和細化,使它們能夠和慶王府組成一個完整的歷史街區。現在的慶王府專門配建了一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同時慶王府也是重要的國際會議和商務活動的場所,這里曾作過夏季達沃斯一個小型的分會場。
奧地利美泉宮:獨立運營、市場和修復的平衡
弗朗茨·薩克萊克
美泉宮是在1695年到1711年建立的,1740到1749年之間重新裝修,當時是受瑪麗亞·特雷莎女王的委托。這位女王有16位子女,每一位孩子都有權享受至少五間房間。因此,她在皇宮中加了另外一層。今天我們來到美泉宮,就會看到有一個二層。
美泉宮在1700到1918年之間都由王室居住, 占地1.5平方公里,一開始建在維也納之外,現在它應該也算是維也納的一部分了,是維也納的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它的主要建筑除了美泉宮之外,還有橘園、大劇院、凱旋門、羅馬遺跡和海神噴泉。
美泉宮屬于奧地利。它曾經屬于皇室,之后由國家擁有。在1992年,政府決定將美泉宮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再給予資金支持。因此,我們要自給自足,所有的維修都沒有政府的資金來源。我們公司擁有美泉宮、霍夫堡的皇室居所和銀器、茜茜公主的住所、兒童博物館,以及皇室家具博物館。
美泉宮每年有280萬游客,分布在美泉宮、霍夫堡以及皇室家具博物館三個部分。我們必須要用自己的獨立資金支持整個皇宮,每年要花四百萬歐元。我們的收入60%來自門票,22%來自小賣部、禮品店。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1992年我們就開始這方面的辯論——奧地利和德國應不應該在世界文化遺產地銷售商品?現在我們仍然在討論這個問題。答案是很明顯的,我們要銷售商業產品,但同時這個產品應該尊重整個皇宮。另一方面,它必須有比較好的銷售成績,我們不能賣大家不感興趣的商品。我們還有租金的收入,來自于一百多間房屋,租金能夠貢獻15%的收入。在宮殿部分,共出租了165間房間,有450人居住在美泉宮。現在我們對有一些人居住在其中還是感到比較高興的。
收入部分我們怎么去處理呢?美泉宮的主要企業任務是盈利,通過盈利來修復宮殿。自1993年開始,我們花了1.8億歐元用于宮殿的修復工作。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美泉宮的外裝飾立面有700平方米,我們對它進行了修復。大畫廊是我們宮殿的中心。因為沒有別的路徑,所有參觀宮殿的人必須要通過大畫廊。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項目,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進行修復呢?我們建了一個隧道,長度是這個畫廊的一半,把人通過隧道送進去。我們對整個大畫廊進行攝影拍照,在仔細的審視之后才確定具體的修復計劃。整個修復花了三年時間,還是非常成功的。
另外一個非常成功的是羅馬遺跡,哈布斯堡王朝一直在努力地尋根,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羅馬帝國的國王。特雷莎女王在1740年就購買了羅馬遺跡——在當時還不能稱之為遺跡,實際上是人造的遺址——在1997年我們進行修復的時候,它確實已經成了一個遺跡,狀況非常不好。我們當時進行了討論,既然它已經成為一個遺跡、一堆廢墟了,我們還要不要對它進行修復呢?因為讓它成為遺跡是特雷莎女王的遺愿。最后我們把它修復成了遺跡,所以今天看起來它有遺跡的感覺。1992年,美泉宮的四座大噴泉都已經壞掉了。奧地利一貫在音樂、劇院等方面作很多投資,在文化遺產方面也是如此,所以所有的噴泉都必須要重新修復。但是問題是:如何進行修復?我們盡可能使用原來的那些材料來進行修復,這使得我們的修復過程變得更昂貴了。
凱旋門也非常有意思。它位于一個小丘陵上面,看起來在左邊是沒有窗戶的。但據1928年拍的照片,它當時還是有窗戶的。之后,我們通過研究建筑師的計劃知道:一開始建筑師沒有安裝玻璃窗戶,但是特雷莎女王到這里吃了早飯,認為應該安窗戶,所以就裝了窗戶。我們在和保護當局進行討論的時候,決定了1770到1920年的狀況是我們修復的目標。根據《威尼斯憲章》,我們要盡可能地找到歷史遺跡的用途,因此我們在凱旋門里面新建了一個咖啡館,在這個部分是裝了玻璃的。
我們在進行組織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如何把市場和修復工作結合到一起,實現一個平衡。我們有四十多個房間是用于展覽的,因此我們要找到一個很好的管理模式。我們建立了一個電腦模型,決定我們一共可以接納多少游客。研究發現每個小時我們最多能夠接納一千名游客。每個游客的票上面就會有一個時間的限制,指示他在什么時候可以進去。但是大家不一定在那兒排隊,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公園。只有宮殿里面是有人數限制的,不能超過一千人。這個模式運行得很好。當人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在晚上延長開放的時間。 (原標題:當中國王府遇上歐洲古堡——2013恭王府論壇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