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河南“余家雜技”之路為啥越走越寬

2018/11/2 15:18:56 點擊數: 【字體:

近日,河南省第13屆運動會在周口市體育中心閉幕。河南項城市“余家雜技”排練的《老子騎青牛》《太空飛船》《綢吊》等經典節目亮相,演員們時而在高空旋轉的大輪上快速奔跑,時而隨著音樂的起伏飄逸騰飛,其驚艷的表演體現了雜技藝術和體育運動的完美結合。

    河南省級非遺項目“余家雜技”傳承至今已有240余年歷史,如今旗下有一所培養雜技、馬戲人才的專業學校,6個大型馬戲巡演分團,12支雜技演出分隊,一座專業生產移動劇場的工廠,一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生態基地。

    一個偏僻的豫東小縣如何將雜技藝術演繹得如此成功?

    救助關愛讓后繼有人

    “十一”過后,“余家雜技”藝術學校的100多個孩子回到日常學習中。學校采取“快樂學雜技”的教學方法,孩子們模仿“美猴王”孫悟空的一些搞笑動作,反復練習翻跟斗,不知不覺就學到了雜技技巧。

    這些來自新疆和河南各地的孩子,年齡從7歲到16歲不等,多數是困難家庭中的留守兒童。今年,“余家雜技”藝術學校承擔了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關愛“留守兒童救助關愛試點項目”,為50名留守兒童實施了關愛救助服務。

    2005年,余家姊妹籌資建了這所雜技藝術學校。10余年來,學校采取“藝術+扶貧”的方式,對所有學生實行免費教育4年到7年,其間,教學、食宿、水電等全免費。

    學校負責人余帥表示,“余家雜技”為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提供了成才機會,拓展了就業道路,發現和培養了1000多名雜技藝術人才。靠著這樣的良性循環模式,“余家雜技”破解了雜技人才后繼乏人的窘境,不但不給困難家庭增添任何負擔,還讓孩子通過學雜技實現就業。

    項城市賈嶺鎮一個不幸家庭的3個男孩面臨嚴重的生活困境,孩子的父親身患重病,媽媽再婚,爺爺去世,3個孩子跟著奶奶相依為命。自2015年起,兄弟三人相繼來到“余家雜技”學習雜技,十分刻苦。如今,兄弟仨十分爭氣,每月收入合計達兩萬元左右。

    余帥說,幾年來,在“余家雜技”畢業的困難家庭的孩子成功獨闖天下,比比皆是:畢業生張小飛、李張坤組團在韓國、馬來西亞演出,每年上百萬元收入,“還有人在大城市駐場,月收入好幾萬元,買了房子、安了家。”

    頂崗實習促良性發展

    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杭州宋城景區的駐場演出,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格外引人關注。節目中“蹦床爬桿”“綢吊”等高難度表演驚險刺激,現場掌聲不斷、喝彩連連。

    景區負責人介紹,該駐場項目每天至少演4場,黃金周期間有時一天演出17場之多。4年來,無論多辛苦,“余家雜技”的演員都能圓滿完成演出任務。“他們每天堅持練功兩個小時,日復一日,從未間斷,這種敬業精神讓人非常欽佩!”負責人說。

    目前,“余家雜技”在外駐場項目已覆蓋國內十多個高檔劇院,大量演出無疑需要大批人才,而培養一個合格雜技演員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

    “余家雜技”藝術學校僅學員就有上百人,學制長達六七年,學校正常運轉一年要花費幾百萬元。全免費教學,若沒有外來收入,學校在一兩年就會垮。怎么辦?學校讓學有所成的孩子們去“余家雜技”在各地的駐點演出,進行“頂崗實習”,時間為一年半左右。通過“頂崗實習”,學員們有了演出實踐的歷練,不僅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演藝水平,更重要的是,把“第一桶金”回饋給培養他們的母校,使學校能夠良性發展,也解決了辦學經費不足的難題。

    多年來,“余家雜技”靠這種循環模式實現了培養學員和發展學校的雙贏。

    跨界融合越走路越寬

    在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大劇院里,“余家雜技”節目場場爆滿。壓軸節目《空中大飛人》深受觀眾喜愛。在20多米的高空中,演員的拋、接點為5個,秋千在高空中搖擺,雜技演員借勢縱身飛躍,空中遠飛18米的距離并與迎面而來的秋千完成接手。本節目由10名雜技演員配合完成。演員們表演“直體兩周翻騰拋接、空中曲體三周翻騰、空中翻騰接轉體360度、翻騰越杠接轉體720度、轉體1080度”等各種高難度技巧動作,驚險刺激、富有張力的表演讓觀眾贊嘆不已。

    在廈門躥紅的《空中大飛人》雜技節目,就是“余家雜技”近年來創新的高空拋接類雜技綜藝節目,由體操、雜技、音樂、運動等多種不同藝術和體育門類融合編創而成。經重新編排,該節目的動作、技巧均有所創新,其道具也有所改革。

    為實現融合、創新,“余家雜技”的教學方法也獨具一格。余帥說,他們這幾年正琢磨實施“雜技+”計劃,將雜技藝術與多門類藝術融合起來,實現雜技的創新發展,實現多元化之路:嘗試將雜技與體育、戲曲、舞蹈、武術融為一體,打造雜技融合劇,并與周口的老子以及伏羲、女媧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度融合。融合的東西越多,市場就越廣闊。如今,“余家雜技”常年活躍在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的大中城市,還應邀出國表演,受到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眾多國家觀眾的喜愛。

    通過與不同藝術門類跨界融合,“余家雜技”的“藝術+扶貧”的路子越走越寬,他們正計劃投資8000萬元建設面積2.7萬平方米的“項城市國際雜技藝術發展中心”,集新型雜技劇目創作、國際雜技演藝、非遺傳承保護、雜技文化體驗為一體。建成后,對于宏揚雜技文化、打造雜技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動全市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