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介紹了陜西省抗戰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
陜西延安作為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成為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后方,遺留了大量寶貴的抗戰文物資源。據介紹,陜西省目前共有抗戰文物遺跡500多處,其中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延安革命遺址、西安事變舊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瓦窯堡革命舊址、洛川會議舊址等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2014年8月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80處,陜西省的西安事變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瓦窯堡革命舊址和洛川會議紀念館名列其中。
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抗戰文物保護工作,先后投入資金2.2億元對延安革命遺址、西安事變舊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舊址等50多處抗戰文物進行了全面保護維修,新建了延安革命紀念館。改善了抗戰文物的周邊環境,對與抗戰文物相關的山體邊坡進行了加固,疏通了道路,完善了排水系統,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備,延安市委、市政府實施的“中疏外擴、上山建城”城市發展新戰略,建設新城,保護老城,解決長期以來城市建設對革命舊址保護及周邊環境影響的突出問題。豐富提升陳列展示內容,平均每年舉辦各類陳列展覽80余個,通過聲、光、電和視頻、3D等展示形式,給廣大觀眾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陜西數字博物館還制作了近20家紅色紀念館、革命舊址的三維虛擬展館,供觀眾在網上參觀游覽學習,增強了公眾教育功能。發展壯大紅色旅游,各抗戰舊址相繼推出“我的紅色足跡--家鄉圣地行”“小南市跳蚤市場”“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全家總動員”“我是小八路”等體驗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據統計,全省每年有1000多萬游客參觀抗戰文物,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