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30日透露,由于受產權、管理和使用權的限制,有近一半的抗戰文物尚未發揮出應有的社會功能。同時,今年與抗戰文物有關項目的資金安排預計達到3.9億元。
國家文物局30日在京召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推進抗戰文物保護利用”的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勵小捷表示,2014年共安排了2.5億元資金用于47處抗戰文物的保護修繕、展示提升和規劃編制,包括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舊址、阜新萬人坑在內的大多數修繕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今年,抗戰文物有關項目的資金安排預計達到3.9億元。截至目前,新增開放國保單位抗戰文物點達到40余處。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8月底之前,全國186處抗戰類國保單位中,113處由文物系統管理使用的能夠實現以新的面貌全部對外開放。省市?箲鹞奈镏幸矊⒂幸淮笈涍^修葺和改善正式對外開放。
但是他同時指出,據統計,全國各級抗戰文物保存基本完好的占42%,存在局部殘損的占45%;損壞嚴重或已無明顯地上遺存的各占6.5%。國保單位中保存基本完好的占83%,隨著文物級別的降低,保護狀況也隨之產生落差,省保中占77%,市縣保中占60%,而在三普登記點中僅占28%。“從開放上看,抗戰文物中一半以上(55%)實現了對公眾開放,其中國保和省保單位開放率均接近80%,較低級別的抗戰文物開放率相對較低。由于受產權、管理和使用權的限制,有近一半的抗戰文物尚未發揮出應有的社會功能。”
日前,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由文物部門牽頭成立了東三省抗戰遺跡聯盟,報名參加的單位已達105家,計劃舉辦超過100場的各類活動,還將建立同盟網站。在成員中不乏文物系統以外的抗戰文物管理和使用單位,如大學、銀行、醫院等。吉林大學將首次開放其用于教學和辦公的偽滿交通部舊址等5處涉日文物建筑,一處部隊醫院還設立了對外開放月。對于這一做法,勵小捷特別提出褒揚。他說,目前抗戰文物中約有46.7%由文化文物部門主管,37.3%為其他黨政機關(主要是所在地政府)主管。這是一塊不小的公共文化資源。希望各地借鑒東三省的做法,加強跨地區、跨單位合作,探索建立聯動機制,促進系統外抗戰和涉日文保單位的對外開放。
據悉,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正在編印的《2015年中國抗戰文物導覽》將于6月發布,《導覽》將選擇收錄部分重要的國、省?箲鹞奈,結合其在紀念日和公祭日期間的活動,向社會進行公開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