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2月26日專電(記者馮國)記者從陜西省水利廳日前召開的“鄭國渠”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工作安排部署會獲悉,為保護和展現人類水利工程杰作之一陜西省鄭國渠遺址,陜西正式啟動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工作。
鄭國渠是戰國時期秦國的重要水利工程,其始建于公元前246年,距今已有2260多年的歷史。陜西的鄭國渠與四川的都江堰、廣西的靈渠并稱為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建成后使干旱的關中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促使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秦的建立。
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小抗表示,啟動鄭國渠“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工作,是積極弘揚秦水文化,實施文化強省戰略,打造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的客觀要求,對促進陜西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專家表示,在涇河水利史上,中國人以鄭國渠為樣板建立了一系列引水渠,它們整體構筑起了古代中國水利史的重要篇章,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其工程技術之先進、效益之顯著,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
鄭國渠渠首遺址在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第六代灌溉工程——涇惠渠目前正在發揮巨大的灌溉效益。然而,鄭國渠渠首遺址長期以來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有關專家希望可以申報之際進一步展開科學考古工作,在展現其弘揚篇章之余更好地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