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崔豐 記者洪偉成)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近日透露,去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是繼《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上海市文物保護條例》后出臺的又一部重要地方文化法規。
該條例立足上海全市非遺保護工作實際,充分凸顯上海的地方立法特色,并確立了以市和區(縣)政府及其文化行政管理等部門、專業保護機構為主,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的保護機制。上海市非遺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高春明表示,即將實施的非遺條例針對上海本地實際,結合工商業老字號眾多的特點,提出實行“生產性保護”。為防止出現個別企業受利益驅使利用非遺謀取私利而損害非遺項目的情況,條例還引入了退出機制。
據悉,上海已形成由市文廣局牽頭、15個政府部門組成的市級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建了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成立了非遺保護中心,啟動了覆蓋全市的非遺資源普查,認定、公布了五批市級代表性項目名錄和相應的傳承人,逐步建立了國家級、市級、區縣級三級名錄體系。上海市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市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蔡豐明表示:“上海將進一步加強非遺項目的申報、認定,同時對非遺進行分類保護,比如對一些瀕臨消失的戲曲、民間文學等進行搜集、搶救,并給予一定的扶持,鼓勵大家進行傳承,將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