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昨天舉行的浙江全省文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期間,浙江省累計實施考古發掘項目140余項,近百家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
“十二五”期間,浙江考古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實施考古發掘項目140余項,其中有兩處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良渚古城考古項目獲得了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獎。與此同時,浙江省公布了8處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多個考古遺址公園展示利用工程建設順利推進,良渚遺址還被列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十二五”期間,浙江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文物支出累計61.08億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成效明顯,嘉興、湖州、溫州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寧、麗水、平陽被列為省歷史文化名城。博物館體系日趨完善,全省博物館總數達280余家。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浙江段相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松陽全縣累計50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被列為國家文物局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
目前,浙江博物館體系日趨完善,全省博物館總數達280余家。截至2015年,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97家,省財政累計撥付補助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專項資金(含中央補助資金)11.7億元。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每年舉辦展覽超1000個,觀眾量突破2000萬人次/年。特別是“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合璧特展”,使分藏海峽兩岸逾60年的《富春山居圖》實現了360年以來的首次合璧展出,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