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湖陽初嫁胡珍,不久胡珍去世,湖陽守寡,她的婚事成了劉秀操心的事。
劉秀為姐做媒,心思縝密,《后漢書》曾這樣描寫:“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照顧姐姐自尊心,劉秀旁敲側擊打探姐姐湖陽公主的心思,公主則道:“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公主再嫁,也是她反復考量過的事。她眼界之高,可想而知,入了她法眼的宋公,何方神圣?
宋公名宋弘,字仲子,京兆長安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相貌堂堂,新莽時期,被王莽任命為“共工”,掌管水利與宮室修建。他屢次向王莽建議行仁政,王莽不聽。后赤眉軍打過來了,知道他賢能,就把他和另外一些沒民憤的官員留下,令他們效力義軍。宋弘洞見義軍不能成事,婉言謝絕。義軍強押著他從灞上入宮就職,渡渭水時,他乘人不備從橋上跳到河中。
宋弘家人深通水性,悄悄下水,將他救回家中,他詐死瞞過了義軍。
待劉秀攻入長安后,慕名請其出山。他見大漢復興,欣然就任。劉秀登基后,按《赤伏符》所記載讖語“王梁主衛作玄武”,拜野王令王梁為大司空,位在三公之列。
但王梁才能平平,又加上資歷尚淺,大家都不服他,劉秀只好免了王梁的職,讓宋弘接任。
宋弘位列三公,卻為人率直,居家簡樸。他將田地租稅收入和朝廷俸祿,用來贍養九族中的人,自家并無財產,“以清行致稱”。
他為大司空,后來又封為宣平侯。劉秀曾問他誰是“通博之士”,宋弘推薦“沛國醒譚才學洽聞,幾能及揚雄、劉向父子”。劉秀自然聽從。
醒譚彈一手好琴,拜官后,劉秀每次宴客,都讓他鼓琴助興。宋弘聽到很不樂意,后悔舉薦了他。
有一次,宋弘得知醒譚從皇帝那出來,就著朝服端坐在府上,派官吏召喚他來。醒譚來后,宋弘不給他讓座,正言厲色地說道:“我之所以推薦你,是想讓你輔佐國事,而現在你數次演奏鄭聲以亂《雅》、《頌》,不是忠直之士。你能自己改正嗎?”醒譚很惶恐,過了很久宋弘才讓他離開。
后來有一次,劉秀大會群臣,再令醒譚鼓琴,醒譚看著宋弘,心中打鼓,技藝大失水準,劉秀很奇怪。宋弘于是離席免冠請罪說:“我之所以推薦他,是希望他能以忠正導主,而他令圣上耽悅鄭聲,這都是我的罪過。”劉秀正色謝宋弘,隨后把醒譚那個不稱職的官也免了。
還有一次,劉秀請客,他的御座旁有架新屏風,上面畫了許多美女,劉秀頻頻欣賞。宋弘正告劉秀:“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劉秀馬上把屏風撤了,還笑著對宋弘說:“我知過則改,聞過則喜,還可以罷?”宋弘回答:“陛下進德卻非,臣不勝其喜。”
湖陽了解這些事,所以才評點他“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宋弘能打動長公主的心,足見長公主見識不凡,不是庸脂俗粉。
宋弘拒婚 糟糠之妻不下堂
劉秀見姐姐心儀宋弘,決定親自出馬為姐姐說媒。他雖知宋弘已有妻室,但在當時,不算個事,可以休妻再娶嘛!
劉秀與宋弘相處甚久,太了解這個忠心耿直、自我修為極嚴的部下了,事成不成,他心中沒譜。于是決定先試探一下。
他召見宋弘,讓公主坐在屏風后偷聽。劉秀先講些正事,之后對宋弘說:“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意思是俗話講人一旦地位高了,就會改換朋友,一旦富了,就會改換妻子,這也算人之常情吧?
他本想,若宋弘隨聲附和,他便順水推舟提親。宋弘卻一臉正氣地回答:“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聞弦歌而知雅意”,依他的才智與官場閱歷,其實已明白劉秀的想法,所以斬釘截鐵表明決心。
劉秀一聽,知道這事沒法往下談了。宋弘下殿后,劉秀對劉黃說:“這事辦不成了!”
劉黃理想的婚事成了泡影。宋弘之語則成了千古名言。
宋弘千載美名,其實也有賴于劉秀劉黃姐弟的成全,設若劉秀覺得沒面子倚勢強逼,或者劉黃因愛成恨發誓報復,事情又會怎樣?皇家天威,是沒人能夠抗拒的。這姐弟倆,還是比較理智人性的。
不管如何,這事對劉黃都是很大的打擊。之后,她再未結婚,最后出家修道,這和宋弘拒婚都是有聯系的。
據方城地方史志記載,湖陽公主因心情郁悶,就出洛陽欲回封地湖陽,途中聽說“堵陽(方城古稱)東陂”為南都勝景,便決定在此逗留一下。
長公主出方城城東,登上陂岸,放眼望去,只見煙波浩渺,碧柳拂岸,北峙群峰,南鋪平疇,湖光山色很美。她回縣衙走的是北門,又看到北邊一里許有一處岡巒,蒼松翠柏,環圍如屏,云靄繞浮,如同仙境,就問那是什么地方,地方官道:“相傳為春秋時民間高人隱居之地,現為無主荒地。”
長公主心想:此堵陽乃進入南陽之首站,有此佳地,何不回京時告訴弟弟,讓他在此修一行宮,作為姐弟們休閑以及自己回湖陽封地歇息之所?
她再回洛陽見到劉秀,告知自己想法,劉秀為安慰失意的姐姐,就在此建了行宮。□記者 盛夏 文圖【原標題:情場失意 劉秀大姐方城建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