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產業“執導”,企業扮開發“主角”,旅游資源全域整合,旅游品質全面提升
從帶著對白堊紀的奇思遐想走進恐龍遺跡園的仿生態大門,到登上云鎖霧繞“八百里伏牛凌絕頂”老界嶺觀景臺,一路領略地下河的幽幽水聲、龍潭溝的奇石飛瀑、五道幢的絕壁青松、老君洞的深谷鳥鳴……走過西峽“百公里旅游長廊”,你才會真正感受“縱橫百公里,跨越億萬年”的震撼。
如果說,5A加冕呼之欲出的老界嶺、恐龍遺跡園是兩顆耀眼的綠色明珠,那么,南北梯次分布的西峽系列精品景區便如一顆顆五色彩鉆,點綴在兩顆明珠間,串起了一道流光溢彩的生態畫廊。
以5A創建為載體,西峽正深度整合旅游資源,瞄準“全域景區化”,致力旅游產業全面轉型和升級。
“把西峽當作一個大景區,全域全程按照景區理念來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經營,讓西峽全域呈現景區化的風貌和環境,具備景區化的業態和文化,展示景區化的品牌和形象,是西峽旅游致力‘全域發展’的戰略選擇。”西峽縣委書記李德成如是說。
“頂層”設計——政府主導,高起點規劃,精心設計創A“時間表”和“路線圖”
西峽地處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高達76.8%,被譽為“綠色王國”、“天然氧吧”,擁有“世界第九大奇跡”恐龍蛋化石群、“長江黃河分水嶺”老界嶺和中國北方漂流中心鸛河漂流。發展生態旅游,得天獨厚。
政府為旅游開發“執導”和“大服務”理念,為西峽旅游贏得了站位的初始高度。
早在十年前,西峽就提出了建設“生態大縣、旅游名縣”的戰略目標,確立了“生態為本、文化為魂”的發展理念,打響“水墨龍鄉、生態西峽”的品牌,突出“生態休閑游”和“恐龍文化游”兩大主題;推出了山、水、龍、園大環線和休閑健身游、地質景觀游、科普觀光游、冬季健身游、文化觀光游、工業觀光游、農業觀光游、田園風情游8條特色線路。
十年間,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在20%以上,旅游綜合收入在GDP的比重超過10%,全縣已建成開放了以“名園”、“名山”、“名漂”為代表的特色景區16個,其中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4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1個。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從試水“全省旅游體制改革試點縣”,到躋身“中國生態旅游大縣”、“中國旅游強縣”;如今,厚積薄發的西峽旅游正站位新的起點,瞄準下一個全新的高度。
為推動旅游產業進一步轉型和升級,政府先后出資800余萬元,聘請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一流旅游規劃專業機構編制了《西峽旅游發展規劃》;按照5A級景區創建標準要求,斥資440萬元聘請北京江山多嬌規劃設計院高標準、高質量編制了《河南西峽伏牛山老界嶺·恐龍遺跡園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提升方案》。同時成立了高規格的創建5A級景區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創建5A級工作黨政聯席議事會議制度,立面改造、三線入地、恐龍園、老界嶺景區提升工程等重點工作由縣級領導分包落實。
以老界嶺、恐龍遺跡園“捆綁”創建5A為標志,西峽從操作層面詳細確定了創A“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創建工作一次性通過評估驗收。
“創建國家5A級景區,是對西峽旅游產業10年發展成果的一次檢閱,也是整合旅游資源、提升旅游品質、叫響西峽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徑。”西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縣旅游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李笑非說。
整合提升——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加速推進“5A創建”和“標準化”進程
“經營青山綠水,是企業經營向‘綠色’、‘低碳’拓展的首選。”龍成集團董事長朱書成說。西峽第一個景區龍潭溝景區和正沖刺“5A”的恐龍遺跡園景區均由龍成集團注資開發。
本著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旅游開發路子,西峽所有景區通過三權分離,市場運作和“誰投資、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95%以上的旅游開發投資來源于市場運作下的民營投資主體。
創A大戲,主角仍離不開投資主體的市場化運作。
在旅游標準體系建設中,各旅游企業結合本行業實際,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國標、行標和部門要求,編纂各類企業標準3200余項,形成了集管理、服務、崗位標準為一體的三大標準體系。
依據“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的原則,該縣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標準14項,6項標準填補了省內空白。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導游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和旅游餐館優質服務等6項標準已通過市級認定,上升為南陽市地方標準。
依據“標準化”,該縣已評定3A級景區1家、三星級飯店2家、綠色旅游景區3家、綠色旅游飯店5家,累計評定星級農家賓館90余家、星級旅行社3家、旅游定點服務單位10家。
市場化驅動“創標”和“創A”全速推進。在恐龍園景區,記者看到栩栩如生的仿生態大門客涌如潮,高標準、大投入、歷經3年建設開放的“恐龍園二館”成為遠方游客的新期待和西峽游的精品看點;景區新的停車場以及游覽、郵電、購物、綜合管理等內部其他設施全面提升;在老界嶺景區,經過精心包裝、改造的山莊綜合樓、二級游客中心、索道上下站房、垃圾房、發電機房新妝迎賓,新購置30輛觀光巴士已投入運營,新建10座移動木屋別墅以及水道工程、休息區和衛生間改造工程、步道升級工程、山頂棧道工程已投入使用。“創A”鼓點中,西峽旅游的形象和品牌同步提升。
“協會統籌、捆綁推介”是該縣整合旅游資源的有效方法之一。該縣積極參加中央電視臺“老家河南”形象宣傳,在中國旅游報、河南日報、西安華商報、南陽日報、大河報等媒體對景區進行配比宣傳,在滬陜高速重要路段、出入市口和鄭州、南陽等城市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并在旅游黃金季節前到周邊省市開展旅游推介活動,全力打響“水墨龍鄉、生態西峽”旅游品牌。
強勢攻堅——
規范管理,全方位提升,以“雙創”引領轉型升級,打造“全域景區”
徽派風格的古建筑群,古樸高雅的仿古路燈,統一標準的廣告匾牌,鮮花點綴的村莊游園,流水潺潺的景觀水道……沿百公里旅游長廊一路走來,一步一景,賞心悅目。
高端大氣的太平鎮游客中心1萬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精巧別致的景區沿線鄉鎮3000余間房屋外立面改造,美觀新穎的景區沿線數十座星級旅游公廁,功能齊全的雙龍鎮、二郎坪鎮自駕游服務中心,處處昭示著西峽旅游脫胎換骨的嬗變。
“電線、網線、廣電線路‘三線’入地,新建的游園、公廁比城里還漂亮,連自己都認不出自己的家了。”景區沿線村民感慨。
兩年來,全縣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實施一系列旅游產業提升工程:
——公共信息導向工程。按照國標要求,規劃制作336塊公共信息導向系統標識牌,完善了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提升了游客便利度。建立了有中英日韓四種語言、能實現網上瀏覽、查詢、購票、預訂的綜合網站。
——星級旅游廁所工程。在太平鎮、二郎坪、雙龍鎮旅游通道沿線規劃三星級旅游廁所,在城區及交通要道建成標準化旅游公廁60余座。
——旅游道路升級工程。對縣城白羽路、世紀大道、建設路等城區主干道、寺山公園以及鸛河兩岸道路高標準亮化,新建迎賓大道,拓寬改造濱河大道,對恐龍園、老界嶺、鸛河漂流、銀樹溝、老君洞景區旅游公路進行升級改造。
——旅游綜合服務工程。新上了縣城旅游服務綜合體、老界嶺名企會所及藝術家創作園、老界嶺房車營地等十余個大型旅游建設項目。
目前,該縣創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工作已通過驗收,創建國家5A級景區工作已通過國家旅游局旅游景觀價值資源評價,摘取5A桂冠指日可待。
全域景區化戰略引領西峽旅游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2013年,全縣各大景區共接待游客487.6萬人次,門票收入1.95億元,旅游綜合收入1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1%、25.7%、26.8%,旅游業已發展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以‘創A’為契機,瞄準國內知名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豫西南重要旅游集散地,致力資源大整合、品位大提升,打造‘全域景區’,必將推動西峽旅游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傳奇式’發展。”縣長孫起鵬感言。作者:楊文甫 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