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寶檔案》昨晚播出《醫圣傳千古》,聚焦我市醫圣祠珍藏的3件國寶,講述這些國寶背后的傳奇故事和醫圣的千古往事。
《國寶檔案》是央視國際頻道的一線品牌欄目,為國寶級文物進行揭秘。2016年1月24日,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走進醫圣祠,圍繞中醫祖庭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拍攝國家一級文物東漢針灸陶人、國家二級文物晉“咸和五年”醫圣張仲景墓碑和白云閣藏本木刻版《傷寒雜病論》,講述醫圣祠國寶檔案與傳奇。
國家一級文物東漢針灸陶人,身高24厘米,胸寬7厘米是國家一級文物。陶人為女體,造型質樸,渾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針灸穴位,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被編入《中國美術全集》。
國家二級文物晉“咸和五年”醫圣張仲景墓碑。晉“咸和五年” 醫圣張仲景墓碑立于公元330年,碑文雄偉瀟灑,線條流暢細膩,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白云閣藏本木刻版《傷寒雜病論》,為張仲景四十六世孫張紹組所珍藏,幾經輾轉,才得以保存。該書的傳授淵源為張仲景四十六世孫張紹組授與桂林左盛德左先生珍藏四十余年未嘗輕出示人于清光緒二十年授與門人桂林羅哲初羅先生又珍藏三十余年于民國二十四年授與黃竹齋先生。后辛亥革命陜西將領張鈁先生捐資刻置木版始印公世,1982年米伯讓先生尊黃竹齋先生遺愿,將其送往河南南陽醫圣祠(今張仲景博物館)保存。
《醫圣傳千古》節目3月28日起至3月29日在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寶檔案》欄目中播出,重播時間為29日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