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景點
早就知道西峽是恐龍的故鄉,是因盛產恐龍蛋而聞名遐邇的地方,也是我神游已久的去處。初冬時節,借省雜文學會年會召開之機,我親近恐龍故鄉的夙愿終得以償。
在西峽,要尋找恐龍的蹤跡,就要到恐龍遺跡園。西峽恐龍遺跡園位于秦嶺山脈東段、伏牛山南麓的丹水鎮三里廟村。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從西峽縣城北上滬陜高速公路東行,然后繞312國道進入丹水鎮境內。不多久,便可在國道北側看到一個漂亮的廣場,這就是“中國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科普廣場”。在廣場旁邊北行,穿過一個正在整修道路的小山坡,沿著一條順著山坳修建的柏油路繼續前行,老遠就看到兩只巨大的恐龍相視而立。直覺告訴我,恐龍遺跡園到了!
在大門口留影之后,我們隨導游進園參觀。據導游介紹,西峽恐龍遺跡園屬于白堊紀斷陷盆地沉積,主要有地質科普廣場、恐龍蛋遺址、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和仿真恐龍園四部分組成。進入大門是一片樹林。此時雖然已是初冬季節,但林中各種樹木仍郁郁蔥蔥。林中隨處可見不同種類的仿真恐龍,讓人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億萬年前的遠古時期。有的恐龍單腳著地,有的恐龍拖著巨大的尾棰四處覓食,有的恐龍背上有帆,有的恐龍身上長刺,還有的恐龍頭上長角。據導游介紹,這里的恐龍種類繁多,前不久鴨嘴龍、禽龍、原角龍、肉良龍等恐龍骨骼的發現,又為西峽恐龍家族增添了新的種類,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穿過仿真恐龍園,我們又前往恐龍蛋遺址參觀。原以為是在地上看到恐龍蛋,可誰知卻要鉆進地下通道。順著燈光拾階而下,不時看到一個個暴露在土層表面的原生態蛋化石,似金鐘倒掛。觸手摸去,堅硬無比。碗口大小的恐龍蛋均呈窩狀分布,每窩10到20枚不等,有的多達數十枚。它們與四周堅硬的巖土粘在一起,構成一個堅固的整體。
順通道上行,我們來到一個露天的天井。在天井四周的巖壁上,標著清晰的數字序號。導游說這個天井深18米,直徑6米,是三里廟恐龍蛋發掘遺址的一段白堊紀地質巖層沉積,序號顯示的是分布恐龍蛋化石的不同地質巖層。據專家考證,西峽的沉積盆地層位為118層,現已確認至少有17個產蛋層,而在通道內看到的巖層第89層,是西峽較高的一個層位。導游還告訴游人一個秘密:有蛋化石分布的巖層的傾角都在24度左右,因此,只有在這個角度上開挖,才有可能找到恐龍蛋化石。
參觀完恐龍蛋遺址,我們又走向恐龍蛋化石博物館。這是西峽恐龍遺址園的主體,由恐龍蛋化石和骨骼化石展廳、時空隧道和仿生恐龍園等部分組成。在恐龍蛋化石中央大廳里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放在玻璃柜中的巨型恐龍蛋化石。30多枚長形蛋化石在四周呈圓形放射狀排列,直徑達1.75米。這是西峽恐龍蛋化石的代表之作,單枚蛋最長的達50多厘米,被專家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化石。漫步大廳,這里簡直就是一個恐龍蛋化石的世界,樹枝蛋化石,戈壁棱柱蛋化石,橢圓形蛋化石等,有的大如饃頭,有的小如雞蛋,有的呈窩狀分布,有的向周邊輻射排列,千姿百態、千奇百怪的恐龍蛋化石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看夠了恐龍蛋化石,我們向時空隧道走去。在五顏六色的燈光照射下,我們穿行在表現地球約5.4億年進化滄桑的時空隧道內,腳下閃光的玻璃地板上,紀錄著不同年代的標志,兩邊墻壁上顯示著不同時期的生物演變過程。在這幽靜的場所里,人們仿佛走進了遠古的歲月。
穿過時空隧道,我們來到了仿生恐龍園。與仿真恐龍園不同的是,這里的恐龍除了不會奔跑外,身體的其他部位都會動。有的慢慢伸長脖子,有的悄悄翹起尾巴,還有的會發出駭人的鳴叫。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沒能走進4D動感影院,觀看恐龍從誕生到滅亡的全部過程。但我感到滿足的是看到了各色各類的“恐龍”,并看到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恐龍蛋化石。高興之余,現場謅歪詩一首以示不虛此行:神奇西峽地,遠古生恐龍。現有恐龍蛋,有幸睹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