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9日上午,由河南省文聯主辦、我校承辦的“河南板頭曲”理論研討會在我校科技大樓三樓會議室召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苗樹群,河南藝術研究院院長方可杰,河南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魯銀海、李廣宇,南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景文栓,南陽市文聯副主席陳明遠,中國音樂學院王中山教授、中國戲曲學院李峰教授、鄭州藝術研究所朱金健研究員、鄭州大學音樂學院陳艷教授,我校黨委副書記馬瑞平、副校長劉明閣出席。研討會由劉明閣主持。
馬瑞平致歡迎詞,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介紹了我校辦學情況和利用課堂教學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情況。
苗樹群發表了題為《加強藝術家保護非遺的使命感》的講話。王中山教授講解了板頭曲對自己的深遠影響,介紹了自己把板頭曲推向全國、推向世界的經歷。與會領導、專家就河南板頭曲的保護與傳承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探討。
6月9日下午,與會專家宣讀論文。我校中原曲藝研究基地吳金寶教授做了《最好的保護是傳承》的報告,中原曲藝研究基地馮建志教授做了《加強“河南板頭曲”的理論研究》的報告。音樂學院學生崔麗媛做了《神奇的河南板頭曲》的發言。
會議期間,與會領導專家還觀摩了音樂學院舉辦的“河南板頭曲”教學實踐音樂會。
“河南板頭曲”是南陽大調曲的器樂部分,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是河南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在我國著名的幾大古代音樂種類中占有較高的位置,200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板頭曲”自五十年代被曹東扶先生整理演奏以后,國內各大音樂學院紛紛將其引做中國器樂教材,也因此奠定了河南箏派在中國樂壇的地位。
從2010年9月開始,我校中原曲藝研究基地提出“把曲藝引進大學課堂,利用教學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把“河南板頭曲”引進本科課堂教學,并將國家傳承人宋廣生先生聘請為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目前學生已排練出《高山流水》、《小飛舞》、《上樓》及箏獨奏《打雁》、《陳杏元和番》等20余首曲目。
此次“河南板頭曲”理論研討會充分利用“中原曲藝研究基地”平臺,深入研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板頭曲”的豐富內涵,交流教學研究經驗,進一步提高“河南板頭曲”的保護意識,擴大“河南板頭曲”在國內外樂壇的影響,發展保護與傳承陣地和保護隊伍,著力提升“河南板頭曲”的理論研究與教學水平,提高“河南板頭曲”的演奏水平,彰顯其現代價值與鮮活生命力。【原標題:“河南板頭曲”理論研討會在我校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