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曲子的板頭曲
2013/4/15 11:08: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板頭曲”是在演唱河南大調曲子之前演奏的器樂小曲。伴奏樂器以彈撥樂器為主,其中三弦、古箏、琵琶的演奏最具特色,此外還有揚琴、月琴、胡琴、板、八角鼓等。板頭曲的曲調活潑動人、靈巧細膩,結構均為六十八板(亦稱“老六板”或“老八板”)。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天下大同》、《思鄉》、《上樓》、《下樓》、《打雁》、《閨中愿》、《泣顏回》等。板頭曲廣泛流行于河南各地,比如遂平、南陽、鄧縣、許昌、開封等地。
據有關資考證,板頭曲擁有悠久的歷史,系明中葉以來在河南、安徽、山東等地流傳的“線索”的遺存。因此,所用曲目較古樸,而且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板頭曲雖然是用彈弦樂器演奏的器樂曲,但又不象福建南音、江南絲竹那樣,成為一個單獨演奏的器樂曲種,而仍然依附于大調曲子的演唱。它往往既可以作為召集聽眾的“開場音樂”,也可以用來調弦試音開場演奏,還可以在幾個大調曲詞唱段之后,變換氣氛彈奏一曲。形式靈活,內容豐富,是整個大調曲子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板頭曲多為合奏曲,但也可以作為單獨的獨奏曲而出現,這往往取決于在大調曲子演出的那一個部分演奏,比如在演唱大調曲子之前演奏的段落,往往采用合奏的形式,而穿插于大調曲子演唱中間的段落,則可以采用合奏,亦可以獨奏。另一方面,合奏或獨奏還要取決于演奏者的水平。另外,一些特殊的曲牌也往往具有一定的應用程式,比如《高山流水》多用在演唱大段牌子時作為前奏,有時也可以只用其中的前十六板作為較短唱段的前奏。
另外作為我國古箏流派中的一個重要流派,河南箏曲的形成,也是在廣泛吸取河南大調曲子板頭曲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地方戲曲音調而形成的。這可以從所用曲目以及代表人物清楚的看出來,比如河南箏曲的代表曲目中的《天下大同》、《高山流水》、《打雁》、《昭君和番》等等,就是在板頭曲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定變奏手法而形成的,另外,河南箏曲的代表人物中,大部分人本身也是河南曲子大調曲子的藝術家,比如婁樹華、曹正、曹東扶等等不僅以古箏名家聞名,
而且也是享譽中州的河南大調曲子演奏家。
板頭曲按其演奏速度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慢板板頭曲,均為一板一眼;另一種是快板板頭曲,為有板無眼的板式。根據辛秀、長溪兩位大調曲子研究專家的收集和考證現存的板頭曲共有55首,其中慢板板頭曲33首,快板板頭曲22首。現轉錄如下:
慢板板頭曲:《打雁》、《閨中愿》、《落院》、《思鄉》、《思情》、《思春》、《高山流水》、《爭梅》、《慢吟》、《陳姓圓和番》、《漢宮秋月》、《百鳥朝鳳》、《大泉》、《上樓》、《下樓》、《開手板》、《鬧臺》《嘆額回》、《小分》、《平沙落雁》、《鶯轉桃李》、《女地獄》、《緊中慢》、《軟孝順》、《山坡羊》(狀元游街)、《南板》、《昭君怨》、《雙星會》、《丹西調》、《哭子路》、《小桃紅》、《四季景》、《牛女會》。
快板板頭曲:《唧唧咕》、《蕭妃午》、《太救駕》、《風擺翠竹》、《奪箏》《八景》、《鑾玲》、《征西》(一)、《征西》(二)、《緊開舟》、《慢開舟》、《開舟》、《哭周瑜》、《卸甲》、《風云會》、《書韻》、《喚紅》、《鳳凰三點頭》、《賞秋》、《花八板》、《滿架葡萄》、《小鵲》。
總之,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河南大調曲子的板頭曲,無論是在我國曲藝音樂或者器樂音樂中,都有著獨特的地位。它的存在對于我國傳統音樂的研究有著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原標題:大調曲子的板頭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曲藝網 2011-12-08